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还不够 ——读《资治通鉴》点滴三十七
古代朝廷跟现在一样,也讲究职业伦理,像岳飞高度总结的“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就是其中之一。骄傲的现代人将古人的伦理行为视之为愚忠,因其服务的是一姓之朝廷的利益,而非社会公众、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公共利益。这样批判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还是从《资治通鉴》的英模报道中看到跟现代社会的相通之处。人性,据说都自私到基因里去了,但不妨碍它时而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壮美的色彩。
引发这篇感慨的是汉纪三十四记载的一名叫来歙的武将。当时,光武帝刘秀派兵攻打蜀地军阀公孙述。其中,来歙率领虎牙将军盖延等人进攻河池,一路很顺利,把公孙述的王元打得大败。公孙述这边见势不妙,就派出刺客刺杀来歙。没想到,刺客竟然得手了,一刀刺中来歙,刀都没拔出来就逃跑了。来歙中招后,忍痛让人紧急召见盖延。
盖延赶过来,看到此景,流泪悲痛不已。来歙怒斥他,“虎牙将军怎么能这样!现在我被刺客刺中,无法完成报国的使命,所以把你这位朝廷要员请过来,是想跟你交代军国大事,你怎么能像小孩子一样哭哭泣泣!虽然我身上中了一刀,但还是能够让人斩杀你。”
其实盖延的反应基本正常,但这话风却很严厉不近人情。命在旦夕,领导还不忘训斥下属(头等大事难道不是找医院吗),如果不是纯粹出于公心或培养下属,那只能说是某种很特别的、停不下来的hobby或disease。
等盖延立马认错后,来歙手书一封,写道:“臣夜人定后,为蜀人所贼伤,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
这封86个字的公文大概分三层意思:一是报告遇刺情况;二是交代公事,谁能接替自己岗位;三是交代私事,求皇上照顾自己的家人(因为刘秀跟来歙是亲戚,有照顾子弟的义务)。寥寥数语,字短情长。写完后,来歙就抽出身上的刀,安然去世。刘秀接到书信后大惊,继而“揽涕”。
《资治通鉴》上记载的文武典型英模很多,让来歙显得尤其特别的是这番训斥和手书。在身上插着刀、随时殒命的状态下,来歙还能完成这两个动作,理性地考虑大局,这是真正叫将个人生死苦痛置之度外,放在今天也堪称纯爷们!
这种举动很像新闻里的公交车司机,在突发疾病、生命最后一刻不忘踩刹车、停稳车辆,保护乘客安全。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是靠一时的热血,而是靠长期坚定的信念和修为——到关键时刻,才经受得起生死苦痛的考验。这样的人无论当领导、朋友还是下属,都绝对值得信赖,俗称“靠谱”。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听起来像是高要求,但跟来歙的“靠谱”相比,还是相形见拙。
- END -
个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