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仁 博士:好书分享之《我是谁?假面与真我》
严守仁 博士:好书分享之《我是谁?假面与真我》
【proparty台湾特色知识课堂】-20180205
Dr. Joe Dispenza 在《未来预演~启动你的量子改变 Breaking The Habit of Being Yourself~How to Lose Your Mind and Create a New One》的第7章“我是谁?假面与真我”中指出:
“我们表现在外的样子,是我们投射到世界的假面。这个我,是为了塑造出自己的特定形象,并呈现给就人看,想要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一个伪装。而那个被隐藏起来的自我,知道我们真正的感受,会在我们不那么忙着“生活”时跑出来。
身份认同差距存在于“我们表现出来的样子”及“我们真正是谁”之间:
我们表现出来的样子:
• 我投射到外界的身份认同
• 我希望能成为你所认为的我
• 假面
• 符合外界理想的自我
我们真正是谁:
• 我的感觉
• 真正的我
• 内在的我
• 符合个人理想的自我
⋯ 中年危机,都是身份认同惹的祸~
人一到中年,再也没有什么能彻底带走空虚感了。⋯ 每天一早起来,你觉得自己还是老样子。你一直靠着外在环境来移除痛苦与负罪感,但如今环境已不再能带走这些感受了。怎会这样呢?你已经知道,当外界催生的情绪逐渐耗损后,你就会重新变回同样的自己,就如同一只花豹永远无法改变身上的斑纹。
⋯ 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中年危机。有些人非常努力,尝试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外在的世界,好把深埋的感情继续埋藏。有些人买了新的跑车、有些人租了小船、有些人选择度长假、有些人选择整容、有些人会加入新社团或具乐部⋯。
⋯ 这些新事物,使他们觉得更好或觉得不同,但是等到新鲜感一过,他们在情绪上还是无法摆脱相同的身份认同。他们终究得回归到真正的自己。他们被拉回到生活多年的同一个现实,只是为了要维持他们自以为的身份认同。
事实是,越是这样做~买更多东西、消费更多东西,想要了解“我真正是谁”的空虚感觉就变得越明显。
⋯ 我们会试着摆脱这种空虚感,或者从痛苦的情绪中逃离,因为要正视这些感觉实在太难受了。所以当空虚感开始有点失控时,多数人会选择看电视、上网、打电话或传简讯。我们可以在顷刻间变化情绪无数次⋯ 所有这些外在刺激,很容易就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忽略那些不想要面对的内在感觉。
⋯ 科技让人分心,也让人上瘾。”
本文作者:台湾【希望树社会企业】负责人严守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