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 04 第四章》
很快就迷上了心学。王阳明用人格魅力打动了他,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心学。成为了服膺王阳明心学的人。
圣学无妨举业
用我的良知去读朱熹,就如同打蛇打到了七寸,每击每中。
你现在良知已现,心上不可能有过失,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有过失,当然这是从理论上来讲,实践中,还需要刻苦修行。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为善去恶
如果只是知道善意和恶意,却不去行动,那就不是致良知。所以要提醒自己,赶紧行动起来。这就是“格物”,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炼心”它炼的是我们那颗慈悲之心。我们要经常实践自己的善意来炼心,把自己的心炼成仁者的心。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成为伟大的人,因为孟子说了,仁者无敌。
心学的初级阶段
静坐
你太执着于事物了。王阳明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 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 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仅在烛上,记住这一点。”徐樾拜谢而去。
炼心一定要刻苦努力持之以恒,必须要顽强地学习做圣人。
致良知的功夫就是简易真切,越真切就越简易,越简易就越真切。
要学会王阳明的心学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良知的指引去真切地为人处世,并持之以恒,圣贤的境界就在眼前。注意:靠一厢情愿去行动,就不是知行合一,自然就不是致良知。
只要人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
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洗礼,对自己从前浑浑噩噩的日子直唾弃,决心从此以后为人处世以良知为师。
不执
因材施教,不以主观凌驾别人,顺着对方的思想。用心学术语来讲就是“不执”。
这正如花园里长满了杂草,谁也没有能力让它们变成花,必须毫不犹豫地铲除,还花园一个干净世界。
盗贼们大都一根筋,马上就相信这是真的。
在幽静的山林中修炼
他就是靠着父亲这些著作把自己锻造成了超凡脱俗的人物。他才华横溢,性情恬淡、与世无争;他思想开放,告诉儿子王华,要想扬名立万,必须走科举考试这条道路;他道德至上,常教导儿子王华要做一个道德完人。
何为政治?
政治无非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种能力,政治没有是非,利害即是非。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在人生最后也是最宝贵的时光里,他任不忘谆谆教诲弟子们要好好“致良知”
人做学问,一生也只是为了一件事。自小到老,从早到晚,不管有事无事,也只是做这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致良知。不要忘记你要时刻致良知。
事上磨练,并不一定非要没事找事,当你静坐并光明你的良知时,这也是事上磨练。
学业是否有进展?你近来学业如何?要时刻注意学问的增长。
一个人如果在年轻的时代不释放自己的最本真的性格,他这一生将是不完美的。因为人到中年,就必须负起社会所赋予他的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内敛,有时候应该委曲求全,有时候应该忍辱负重。
《威震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