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数学启蒙教什么,难道只是数数?—篇1

2019-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mama教的数学

 您的点赞,转发,留言,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欢迎订阅关注~

提起数学,我们多多少少被数学“伤害过”,各种公式的记忆、题海战术让我们至今对数学都感到瑟瑟发抖。据统计,40%以上的人不喜欢数学,甚至对数学怀有深深的厌恶和恐惧。

现今家长们都比较注重英语启蒙,我觉得数学启蒙也不可忽略哦~

学前数学启蒙很有必要,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存在的。

其实小孩子天生都是很喜欢数学的,如果给他们一些积木,他们会排出各种形状,并为这些形状感到好奇;给他们一些彩色的积木,他们爱排出相同的规律。这些都是孩子在探究数学。

如果在生活中缺少数学生活经验,对数学没有感性认识,加之这阶段孩子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数学就很难理解;而我们目前的数学教育基本上是直接对抽象的数字和符号进行操作,孩子便很容易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害怕情绪。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幼儿的数学认知进行了具体的目标指导。本篇介绍以下3个方面:

01

集合与分类

集合是按照一定属性组合在一起的总体。数量是数系统这个集合的一个属性,所以数数是以集合为基础的。集合是命名物体、分类、描述数量、进行集合间比较的基础。

根据物体的属性对集合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集合,集合是怎样构成的。

同一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一个红色三角形珠子可以按颜色属性分到红色的集合,也可以按形状属性分到三角形的集合。孩子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事物的属性,以不同的眼光对看待同一事物。对孩子进行抽象思考有很大帮助。模式的形成就是集合中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识别规律就是对元素属性的辨别。

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较,把物品分成不同的组,可以便于分清哪个多哪个少。当要精确地知道哪组数量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数数。

02

数数

数字是数学的基础,在初期要注重孩子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幼儿口头唱数,如果对应不上量,数字就仅仅是一个字,就像“大”、“小”一样。这是对数字理解的浅层阶段。即使幼儿能口头数到100,未必能理解10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

数字是抽象的,它不像“桌子”、“椅子”在生活中具象的物体,只能从量上来建立数字概念。在幼儿时期强调数感的建立,通过按物点数,按数取物来建立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数字才会“有生命”。数量要先于数字,数量比数字重要,在生活中带孩子多练习数量。孩子在看到数字时能想到相应的量,是思维上的一大进步。

何为对物品进行正确的点数?即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并以最后说出的数词作为总数。逐一指点需要手口一致,嘴不多数不漏数,手不多指不漏指,需要手、口、脑的三方配合才能够正确数数。当孩子能正确数数,并说出“我有X个XX”。即达到对数字理解的初级阶段。

在熟练数数的基础上,明白数字之间的关系,比如3总在4前面,是对数字理解的中级阶段。之后可以尝试倒数、跳数(2个一数、3个一数、5个一数、10个一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学前幼儿对数与数量的教育目标做了详细划分。

03

数运算

数运算对孩子来说也是抽象的概念。“往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就是增加数量,拿走物体就是减少数量”,这是加减运算的意义。运算的本质还是数数,是一种快速数数。

数运算是对数字数量进行比较并操作,这个阶段是对数字理解的高级阶段。

初期幼儿会采用直接建模策略,即依赖实物操作来重现问题情境,然后通过点数全部来找到答案。对于“你有3个苹果,我有2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问题,他们会从1数到5来告诉你有5个。

数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们会用数字作为情境中事物的“替身”,“我有3个,再来2个就是第4个和第5个,一共有5个。”加法运算往后接着数,减法运算往前倒着数。

可不要小看这其中的差距,采取“接着数”的方法,更复杂也更有效。

家长们在初期不要直接问孩子“几加几等于多少”,而应该给予具体的情境,比如“3个苹果,再拿来2个,一共是多少?”。“赤裸裸”的数字相加对孩子来说很抽象,只有在具体情境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孩子才能进行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重视过程,知道3+2为什么等于5,比会计算结果更重要。重视这其中的思维,“3+2=5”是一个运算模型,看到这个抽象的算式,知道它不仅可以表示“3个苹果加2个苹果”,还可以表示“3本书加2本书”等等,可以针对任何事物。这是从抽象回到具象。

04

模式

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重复或递增的序列,它们存在于真实世界和数学中。

识别模式就是识别重复性和规律性。生活中处处存在模式,幼儿天生渴望规律性,例如每天阅读后睡觉,每星期上学5天然后在家待2天。这都是模式,它能让幼儿预知什么事情即将发生,给予他们安全感。“2、4、6、8、10......”,这就是一个以2递增数学模式。

识别模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归纳。

在不同的形式中可以发现相同的模式。例如给出一个动作模式,如拍手、跺脚、拍手、跺脚.....,让孩子做一个相同模式的乐高方块颜色模型。这不就是学前儿童在做“代数”吗?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无论孩子是使用标准符号如AB还是自己发明的符号。


可以看到,在上述各启蒙要点中相关的能力发展都是层层递进的,相应的思维能力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在数学启蒙初期,家长们切不可图快,而要以孩子的视角和理解能力去看待问题。很多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孩子们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经验积累才能习得。

数学启蒙目的在于给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上学后老师给不了那么多具体情境让孩子去体会数学是如何从具体抽象而来的;启蒙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原来数学也是很好玩的!

未完待续...........

下一篇将介绍数学启蒙中的测量、数据分析、空间关系及图形。

- END -

家有四岁半小娃,分享数学启蒙干货~

这里只有干货,放心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