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管城大街小巷
行走是一种最原始的出行方式,体现人与大自然最好的契合。尼采通过行走,在诞生的悲剧中发现向上的力量;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心走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或许是绘制我们对于一座城市里大街小巷的记忆。
这个国庆假日,按照现代青年人的方式CITYWORK,乘坐公共交通或代步小车,不开车不跟团,独自漫步城市的大街小巷,感悟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城市,感悟一个城市里最老城区里的人间烟火,走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里,迎着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沉浸体验历史与潮流的碰撞,吹着缘起于金水河上的秋风,呼吸城墙边青草的滋味,邂逅一个最美的秋天。
如果你要想真正去体验这座城市,在老城区漫步、在菜市场寻觅、在城墙上赏月。或许,你对于郑州管城的印象里,一定是人多、车多、路窄,交通拥堵,小区老旧,道路狭窄。几年来,在城市改造和升级后,城市界面焕然一新,道路平整地砖铺设,随处可见的街角花园,城市的微公园微改造,摆放曾经的文化符号,流传千年的城市文脉,留下不少过去的乡愁。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融合一体,行走在千年城墙之下,穿越千年而来,回想起最早的城市,流淌着如歌的岁月,沉淀着千年商都文化。
宋代以来的管城驿,方便东西南北的旅人,来往公差和商贾,这里是人们过往的必由之路。明清时这里有衙署、驿站,一些代人写诉状、写信的文人聚集,“代书胡同”由此得名。代书先生的雕像记录管城一路而来的历史。“代书胡同小区”“北顺城街”“管城西街”“北下街”这些居住区名字里,是一代一代人的记忆。代书胡同小区东门像是个公园入口,充满海派韵味的管城街,还可以穿越更多隐藏于小巷里的风景。你所有的美好记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长亭小巷、庭院胡同、烟火美食……何必奔赴千里,寻找他乡故知。
从地铁站出来,街头的游园之中有座牌楼,上门写着“魏巍故里”四个大字,让我想起《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他家就曾在郑州管城,这座牌楼和楼后重叠着居民楼,仿佛看到两个维度的时空,一面是现代文明,一面是砖墙黛瓦。在这里可以重温李商隐赋诗夕阳楼、苏轼辞弟述怀等一个个经典故事、一首首深情诗词,浓浓的文艺气息和浓浓的烟火气息。
在北顺城街口立着一座牌坊,上书“顺城”二字,老街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扑面而来。这条老街是冯玉祥驻郑州做河南督军时,沿商代城墙而建,故取名顺城街,其北起商城路、南到城南路,以西大街为界,分为北顺城街和南顺城街。这条街藏着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也是郑州人的味蕾归属感所在。陈记老八烧鸡、老张记羊肉汤、巴记金牌灌汤包馆、五顺斋烤鸭总店、萧记三鲜烩面老店、赵记糕点、丹记元宵、起源食府百年清真名店西兰轩等一众“老字号”汇聚于此,这里还引入了咖啡馆、精酿、深夜食堂、复合型餐酒吧等新餐饮,“新”“老”交融,共同构成了美味飘香的烟火美食一条街。
从繁华喧嚣的郑州西大街向北,一个高高的斜坡下去,高墙灰瓦,曲径通幽,瞬间就从喧闹走进幽静,著名的百年老胡同——代书胡同到了。代书胡同里一条条的小胡同,有点像儿时捉迷藏的迷阵,四通八达连接外面的大街,藏在市井里的烟火气息。漫步在代书胡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两进庭院,飞檐翘脊,古朴典雅。踩着青砖铺成的小路,两旁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翠竹。老人们依着门楼晒着太阳,看孩子们嬉笑打闹,最是岁月静好。
走进代书胡同,一进来就感觉不一样,平整的胡同小道,爬满藤蔓的墙面,整齐停放的汽车,处处透露出居民的包容和亲和力。曾经的一纸代书、一方戏台,记录着铭刻历史的时代人物,诉说着家国往事、纸短情长,让人回味不一样的乡愁。庭院深深,走进古色古香的代书戏苑,抑扬顿挫的唱腔似乎还在回响。高高的戏台对面,记录着两位土生土长的戏曲名家和这方土地的渊源。原来,在《卷席筒》中扮演苍娃一角而扬名的海连池,家就住在管城区附近。以主演《朝阳沟》中的“银环”一角而家喻户晓的魏云,是东大街魏家胡同里走出的豫剧名家。
如果你是沿着管城街往北,道路两旁商铺,都是清一色的拱形门,蓝色的门柱,长长的亭廊,门头的围栏,搭配着高大的梧桐树,你可以想象这或许是上海老街的风情。看着拱门门头上的“衙门口宋老三豆沫”“高门台苏肉老店”“京豫马四涮锅”……,这里浓缩人文的城市和美食记忆的街道,更能让人体会到老街新颜的烟火气息。
漫步管城街的梧桐树下,街头的游园的微景观中,简约的文字与图片,默默地表达着这里的历史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几千年来最美好的过往,留下一片两片记忆,或许不远的将来有你有我有他。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树下闲坐,穿着新潮的年轻人在漫步,手推儿童车的年轻人逛街,或有在街角的公园里下棋打牌,或是一群人闲聊围坐,听着那豫剧《花木兰从军》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
在郑州市管城区现存七公里的城墙,有多重朝代的年轮,经历几千年历史而岿然不动,商都遗址公园和商都遗址博物院,让古老与现代融为一体。触摸这个3600年来从未中断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搜索商代城墙、郑州文庙、夕阳楼、衙署、管城驿、城隍庙、顺城街等著名遗迹,历史的脚步在此回响,那些熠熠生辉的名人大咖,曾在附近驻足停留。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835年秋天,著名诗人李商隐闲居郑州西大街以北,写下这首著名的《夕阳楼》。赫赫有名的夕阳楼是古代郑州名胜之一,为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岳阳楼等齐名。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驻足这块宝地,并留下名篇《管城新驿记》。可以看出,郑州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在唐朝时就已经开始积淀。
如果说高楼林立的新区是一座城市的未来,那么饱经沧桑的老街则代表一座城市的历史。历史的车轮不停向前,城市发展也日新月异,老街是一个城市的特殊“名片”,能够反映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底蕴,是一个城市个性特征的写照和缩影,也希望你能常常去老街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