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农经济
现代农民学研究与经济史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以下两点共识:第一, 家庭经营在农业这种特殊产业中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也仍然以农户或家庭农场而不是以“ 工厂式大农场” 为主体, 农业现代化当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却并不一定要通过由家庭“ 小生产” 变为集中经营的“ 大生产” 来实现。第二, 传统经济很少是所谓“ 自给自足” 的, 物流与劳务流在传统时代也可以相当发达, 只是它的基础并非自由公民间的等价交换, 而是人身依附状态下的超经济强制。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著名经济史学家希克斯所说, 传统经济的现代化与其说是一个由“ 自然经济” 向“ 商品经济” 转变的过程, 不如说是个由“ 习俗──指令经济” 向“ 市场经济” 转变的过程。
传统农民是“ 指令经济” 中人身依附状态下的臣民, 而现代农民(农业者)则是市场经济中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公民。
农业现代化不能靠压迫乃至消灭家庭经营, 而只能靠市场经济的社会化背景下充分发挥农民的自由个性来实现。
城市化的本质和核心是农民的城市化,无此,道路交通、楼房建设的城市化都只是半城市化。
应该逐渐淡化“农民工”的称谓。这一称谓带有歧视性,带来诸多弊端。
这些年来由于内地民工的持续涌入,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务成本并未随经济的发展而同步攀升,加上这些地区交通、商务及其他软硬环境的便利,使得投资尤其是外资继续集中投向沿海,形成只有劳力东进、没有资本西进,或劳力东进潮的势头大大高于资本西进潮的局面。沿海地区仿佛成了个同时吸收内地劳力与海外投资的永不饱和的海绵。
从总体看,全要素市场的建立与要素流动自由度的提高无疑是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各种要素由富集区(因而是该要素的低回报率地区)流向稀缺区(高回报率地区)的,因此它也有利于资本与劳务的均衡配置趋向和地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