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故事青春

中学读书的那些小事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437人  TYK2020

1.

九月是开学季,虽然毕业多年,但是每次听到开学,我总会想起很多往事。

今天讲一下中学读书的一些小事。

记得初中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背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那段名言,我总不以为然,有啥好背的呢,那时候想,我们家公粮还没有补齐给大队呢,我谈什么解放全人类呢?

记得还有一次是高二,政治课上老师在讲只有GCD才可以救中国。我听完立刻就反对,然后我和政治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辩论一场。

那时,我和政治老师关系很好,没事我们就在课堂上闲扯。现在就不行了,随便说话就等于随时掉乌纱帽。

不过邻桌不喜欢我这样,因为老师站在身边,她们总会有点不自在,后来她们干脆叫我“王x年二世”。

我的政治老师叫王x年。这个外号,我暗地里背了很久,确实很搞笑的。

后来才知道,他们讨厌的主要原因是我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话漏口水,好吧。从此,我基本不敢靠人太近,生怕说话时唾沫横飞!

高四那年,我的政治老师背景有点不一般,他以前是南自联的骨干,89之后,他就被贬回老家教书了。在我毕业那年,他还要一直写思想报告。

每次课间,我们都会听他讲一段“口述历史”。

多说了,回到正题。

因为人丑,也只有多读书了。我记得我读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也是语文老师推荐的,那时候没办法,能看的书真少,尤其是在农村。

这本小说相比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亲和很多,读完这篇小说我才知道原来人那么的脆弱。尤其是孙少安的妻子因为重病最后去世,我心里真的很不平,好人怎么没好报呢?

这样的乡土文学最终被我抛到脑后,后来不知道怎么读到《飘》,那时候特别崇拜白瑞德,战乱中的英雄,而且还可以撩妹。当时挺崇拜的,现在想想原来不知道救恩的人才崇拜英雄主义。

比如今天火爆的漫威和DC系列电影,好莱坞给人的感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超级英雄,然后去梦想着拯救世界。

原来美国和中国一样,只是我们喜欢孙悟空,他们喜欢超人而已。

高考后,有一次去市区逛街,淘了一本《穆斯林的葬礼》,这个小说有意思,花了一周,读完心里很难过。

那时候特别反感什么宗教,而且小说里面乱搞男女关系,最后韩新月也因病去世,她与老师楚雁潮的爱是没有结果的,可是就这样畸形的师生恋,在畸形的社会里就这样荒谬的发生了。

现在才明白,原来那种爱,并不是爱。而是人在特定的苦难中寻求相互依存,惺惺相惜而已。

认识的越多,得到的快乐越少,不是因为不快乐,而是没有了分享,也没人懂得。那时候还文艺一把,美其名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现在想想真有点可笑。

不过“孤独感”一直都有的,直到现在,我有时候还觉得自己想法特别,就是别人所说的“偏激”,“异类”。难道远离“群体”生活太多久了,就久而久之感觉自己是异类了?

2.

再后来,我读的路子也越来越野,什么都读。什么《读者》,《青年文摘》啊,这些当时候流行的鸡汤也读,毕竟要学写作文,确实有点用。

不过那些都是假大空,实话太少。后来我发现了《萌芽》这本杂志。

这家杂志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发起者,韩寒的《杯中窥人》就是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斩获大奖的,具体几等奖不记得了。

那个时候也想写写,我准备了一篇作文,后来邮寄到上海,最后就杳无音讯了。

韩寒一下成为了我偶像,他的小说我都读了一遍。直到现在,我还特别喜欢他。

现在,我老家里还有一本《独唱团》,这本杂志很好,后来被禁了,我记得第一篇文章就是周云蓬的《绿皮火车》,这已经是大学时候的事了,周云蓬的民谣也作为闯入者进入了我的视听范围,后来相继知道李志,还有更多的独立音乐人。

然而这并不能满足我猎奇的心理,有一段时间我沉迷禁书,我记得我读到第一本禁书是《中国底层社会访谈录》,一本纪实文学,很不错。

然而,无论是韩寒的小说也罢,廖亦武的纪实文学也好,他们所探索的也都是堂吉诃德式的悲剧,因为这土地是邪恶的,是不产粮食的沼泽之地。

看的越多,叹息也就越多。久而久之就像余华《活着》里面说的那样:“以笑的方式哭,以死亡的方式活着”了。

有时候,即使我有大中华的情节,我也会赞同老威说的,这个帝国必须分裂。今天,刘仲敬正在海外兜售他的华夏诸邦思想。

20世纪初,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早年访问过中国,他去过上海,也去过内地。在他的《中国游历》中,他所看到的怪状和今天一模一样,他说“现在的这个中国,不是我们在诗文中读到的那个中国,而是小说里的那个猥琐、残酷、贪婪的中国”。

我有时也想不问这些,不看这些。不过,有时候即使你不关心这些,他们也会来关心你,就像政治一样。

似乎,这是令人绝望的土地。那么,帝国分解可以解决人性之恶么?

3.

高三那年,是李阳《疯狂英语》最火的时候,我买过一本《疯狂英语》,杂志里面附赠了一个磁带,这个磁带里有一首歌叫《into the west》,熟悉《魔戒》电影的朋友知道,这是电影《王者归来》的片尾曲。

这首歌像一道光,我第一次听到如此安静,以至于可以抚摸到灵魂的歌曲。

我顺藤摸瓜,于是打开了更大的世界,更大的想象力。

后来我知道了托尔金的《指环王》,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

国外的作品确实不一样,虽然是魔幻神话,但是他们并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再后来我才知道托尔金写作的历史背景,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甚至纳粹随时可以横渡英吉利海峡,直逼伦敦。

历史没有假设,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就像自由的中土人民战胜了索伦一样,英国还是英国!

而这样一部作品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激励着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不要放弃,平凡人也可以改变历史。因为,成就的不在于我,而是他。

再后来呢,我接触了《圣经》,原来我知道的,我看到的,我不知道的,我未看见的这里都有。

而且,这里比我看的罪恶更甚,世界虽有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呈现在罪恶之下,但丁《神曲》之下的地狱就在人间,不在地狱。

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透过《圣经》,我彻底粉碎自己的认知,我知道原来那些文字并不是带给我骄傲,而是让我感到无知。我有时候甚至把那些利维坦式的文字斥责为垃圾,但是我依然感谢它们让我知道其中的丑恶。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是的,若不认识耶稣,看再多的书也是枉然。

现在我是一个赤贫的人,脑子里仿佛什么都没有了,我能知道的也不断地被否定,庆幸的事,那倒下的并没有凋亡,而是被重建。

上周部门例会,我们有5分钟的闲谈时间,说到现在的环境,我推荐大家看奥威尔的小说《1984》,有一个同事说,你能改变什么么?这不是挺好的吗,不要看的太明白。

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笑笑。

现在想想,有时候我们觉得孤独,或者别人认为偏激,也没什么不好。这不是别人不认同你,或者不理解你,而是你想的,或者你的理解,他们还不明白。

想想,耶稣不偏激么?他在当时也是,没人认可,只有穷人病人跟随着。耶稣说“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突然想起这些事,觉得挺有意思,于是记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