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重建
2019-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隐蝉
假如将三十个年轻人人扔到马孔多会怎么样呢?可能就没有马孔多小镇。
《百年孤独》中一群人,是老中青结合,而老年人的智慧和耐心,如黑格尔说的“同样一句话,从老年人口中出来,有不同的含义”。当然,老年人还有经验,这些是不毛之地变为繁荣小镇的基础。
可是,这个时代的文学,智慧耐心和经验都匮乏,仿佛平地起高楼,只在一夜之间,一套规则建立了,不需要传承。
空中楼阁必然摇摇欲坠,在网文繁荣的时代,危机四伏,而大批的人涌入这个陌生的牌局,听到亢奋刺耳似懂非懂的话语,不知所措。规则似乎掌握在一批天外来客手中。而传统的声音是微弱的,几近于无。随波逐流?边打边看?浑水摸鱼?
文学的根芽是有内在生命力的,我始终坚信,因为人类看世界,发出的第一个词语:哇~哇,它就是文学的语言,它词不达意,却有无尽意;它混杂着各种情感,却陷入一声哽咽;它贯穿人的始终,直到面对最后的虚无——哇~哇……
有人说文学死了,我要说它死死生生。现实有裂缝,文学便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