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罗德_80b2

很久没翻小说了,年纪大了,对细究人心理这种事情就失去兴趣了,谁都活的不容易,随便哪种类型的生活都能大书特书一笔,谁都可以关注的情况就等于谁都不用去关注对不。这是第一次翻太宰治小说。日本的作家,大体翻过夏目簌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基本也是捡着有名的主儿翻。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写的比较清晰,格调川端康成隽永一些,三岛由纪夫写的最有力。但日本作家的作文逻辑和情感线索,我总是感到格格不入,日本文学作品里所呈现的言行方式总觉得不自然,有点作。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比如就太宰治吧,翻过他这本《人间失格》,忽然明白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了。前面有一本催泪的高分电影《被侮辱的松子的一生》,那绝对就是十足成色的太宰治的思路和风格啊,情节和对白都是照搬太宰治小说的,比如那句有名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原封不动来自太宰治的小说标题。为什么换一种表现手段,比如电影,它的情节转换和情感线就会显得很合理很有张力,但光看小说,就会这么别扭阴暗呢?所以怀疑是翻译的问题,每句话上语感不到位,整篇翻下来,那气质就破坏了。

太宰治专写那种无辜的自我贬抑,自我流放的社会边缘人。那些也许家境不差,教养不俗,但在同等条件的人看来是不思上进自甘堕落的性情乖离者。(开盘作业了,先存)有时候,我怀疑这种自我贬抑的风气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即使是像三岛由纪夫这么种极力强调男子阳刚气的任性作家,他在《金阁寺》里的主人公,一样有那种在负面和消极境况里寻找自我存在意义的癖好。无疑这也是人之常性:即喜欢通过软弱感,喜欢自我臆想悲惨以获得同情。当然也很难说,日本人自有那种阴戾的性情,总之读日本小说,总有那种觉得别扭不自然的况味。有点莫名其妙。

太宰治的小说被称为青春小说,也是很怪异,我要是再回20岁上下,我会喜欢上这种小说吗?我觉得很难。年轻人被这样引导去看人生的阴暗面以获得人生认识和生活经验,想想也是挺不好的事情。其实,就我这个年纪看,太宰治笔下主人公未免也太敏感,对鸡毛蒜皮做剧烈的情绪反应和内省沉思,说真的,这是对生命力的浪费和误用。不过,大概年轻人都这样,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有这样一个敏感偏执的阶段,所谓叛逆期,所谓青春期。只是每个人的青春期不好太长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男配角有句话好像是对的:“同情自己是最大的恶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