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爸》:学爸、学妈都是为了学子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婚姻是座围城,困住了夫妻双方。
教育也是座围城,家长想进去,学生想出来,教育困住了家长和学生。
在评价《学爸》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就近入学这个概念:
“就近入学”的初心是什么?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
结果演变成了“学区房”的争夺。
我们都说教育公平,教育何曾公平?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公平。“学区房”争夺的背后,就是教育资源的争夺。
想要让孩子拥有好的教育资源,就要上一所好学校。想要上一所好学校,就要拥有该学校招生范围内的房子(学区房)。想要学区房,就要肯花钱。哪怕是一个破烂房,都卖出天价,还要担心抢不到购买资格。
电影中的学爸雷大力(黄渤饰演),为了让孩子雷小米(单禹豪饰演)上名牌小学,费尽心思想要买到一间学区房。
先是付了十万块钱与刘真真(闫妮饰演)结婚,又临时加价十五万才抢到了一间凶宅学区房。房子很脏,很破,水管漏水,但雷大力并不抱怨,因为这幢房子是雷小米走进名牌小学的希望。
但是为了兄弟,雷大力决定让出这套学区房。正准备房产交接的两人,得知了政策调整的最新消息,那套房子被划出了学区房。这套房子结果只能呆在雷大力的手里了。
雷大力又从刘真真那里听闻了另一个名牌小学的消息,燃起了新的希望。为了成功进入这所名牌小学,雷大力开始了鸡娃之路。
奥数,英语,特长……雷小米参加了各种辅导,可是并没有什么起色。雷大力又从雷小米的小姨(张钧甯饰演)那里看到了希望,要带雷小米去上海最好的小学——新双语国际学校。
在沟通过程中,雷大力没有工作,不会英语等原因都成为了雷小米进入小学最不利的因素。
雷大力终于意识到“拼娃”的本质就是“拼父母”。
我们总说素质教育,结果学生素质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之一。
什么是学生素质?
电影中已经给出答案了:一线小学的牛娃入学简历,三岁开始备战幼升小,小学开始学习微积分,认识古汉字3000,英文年阅读量超过100本……
电影里的讲师(傅首尔饰演)和台下一群家长激情澎湃地喊着“越努力,越幸运”。
到底是什么是幸运?
学区房,辅导班,这些努力真的可以换来幸运吗?
雷大力一直对雷小米宠爱有加,他们的生活之前一直很快乐。自从幼升小的压力到来,他们开始变得忙碌,焦躁。
从来不舍得打雷小米的雷大力,想要对雷小米动手了。雷大力为了求一个入学的可能,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最后要让雷小米在小姨面前跪下。
他们努力了,但他们的幸运到底在哪里呢?
电影中的刘真真,无疑是一个成功鸡娃家长的代表。可她换来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呢?是和女儿的关系疏远。
这种所谓的努力,不仅在挤压孩子,也在挤压家长。
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越努力越幸运”的成功例子却比比皆是,所以一位又一位的家长前赴后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故事从来就没有少过。很多家长都知道自己是普通人,也能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但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又或许他们能够接受,但掌上明珠似的存在,他们又如何不愿意给自己孩子最好的呢?
电影中的小姨对雷大力说,“你看孩子们多好啊,当爸妈的只能更努力。前排想要看清楚就得站起来,后排就得站的更高。都想要抢个好位置,可哪那么容易啊?”
禁止入学考试,禁止校外辅导,禁止学区房哄抬价格……一套一套教育政策层次不穷,可是竞争的实质永远无法改变。
人生来世上,资源有限,活着的每一刻都注定了竞争。
拼爸妈,拼娃,拼工作,家庭之外人们在拼,家庭之内人们也在拼,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拼。生而为人,还能有一丝空闲吗?
当爹妈的都拼尽踮起脚尖,想把娃举得更高些,可是娃的人生跟爹妈想要给的可能不是一回事。孩子的人生应该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去。小鲤鱼不一定要跳龙门,这个世上有江河湖海,只要是他想去的,总有一滴水,能让他好好活着。
实际上,家长所有的担心都指向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公平和均衡性。只有达到了教育资源均衡,学校之间没有了优劣之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自由才能够水到渠成。
给孩子以自由,给教育以公平。
或许这才是家长和政策应该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