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学历史37——唐代的对外交通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的时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的昂扬、文化上的自信,等无不吸引着世界各地,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人民前来经商和学习,在这一过程唐朝以包容宽广的胸襟接纳着异族的文化,以奋发自信的精神向外传播着唐文化,从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涌现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阿倍仲麻吕遣唐、崔志远来华为官等事迹,其实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一个前提,即唐朝对外交通的发展。
唐朝的对外交通,不外乎陆路与海路,但都较之前代都有很大的发展。在陆路方面,基本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主干线,联结着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海外各国之间的交往,外来文化通过这些交通干线不断传入中国,向东从营州出发,渡过辽水到安东都护府,再渡过鸭绿江,清川江、大同江即可到达平壤,与新罗、高丽互通有无;向北可从大同城或北庭都护府到达回鹘、黠戛斯等国,向西出河西走廊,经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一带;向南则可以通过天竺、骠国(今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另外还有两条要道是通往今天西藏地区的唐蕃大道和通往今天云南地区的的南诏道。
唐朝的对外交流中的海运通道扮演重要角色的广州港,即秦汉时期的番禺港,,它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的边缘,自然条件优越,经过三国时期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海上航路逐步开通,东晋南北朝时期,广州港已经呈现出繁荣景象,法显等僧人从西域取经归来,也是从印度通过海路回到广州。到了唐朝,广州港已经发展成全国第一大港,唐贞观元年间,宰相贾耽曾整理一份唐朝至周边国家的线路。从唐朝的边境出发,通往邻国的主要路线有七条(陆路有六条,前文已简述),其中第七条为“广州通海夷道”,即从广州港出发、前往南洋、阿拉伯的航线,这条航线联结了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几大地区,是唐朝通往外国最长的海上航线,其航程约达1.4万公里。另外登州港和扬州港也是唐朝对外交通中的重要港口,从山东半岛北部的登州启航,渡渤海海峡,沿着辽东半岛南岸和朝鲜半岛的西海岸航行,可以到达新罗的唐恩浦口,再经济州海峡、对马海峡可达日本;从扬州出发,横断中国东海,经冲绳群岛也可以到达日本。
唐朝的交通发展为其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既是国力殷实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一时期唐朝与周边部族民族关系交融、与周边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政治关系和谐的结果,它既是一条商道,也是一条文化精神的桥梁,更是唐帝国政治势力渗透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