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搞不定手机,我逐渐失去了耐性……
曾经有一次妈妈给我打电话,我第一反应是有什么要紧事情,赶紧接通、沟通,了解到一方面是昨晚我与母亲视频,母亲当时在外面没接到,今晚此刻才看手机发现此事,所以给我打过来。
另外一方面,是舅妈转账200元孝顺姥姥,但是妈妈不知道怎么接收。她以为已经接收了,但是微信零钱里面,没有这部分收入,还是之前的数额。
我质疑对方/相信自己
沟通中,我一开始以为,是不是妈妈记错了之前的金额?
所以一步步引导操作,让妈妈查看一下“账户”,发现里面确实没有这部分收入。
然后我就觉得,应该是妈妈看错了,舅妈应该没发吧?是不是以前的聊天记录?
妈妈给我读了一遍微信内容,对方还叮嘱买点肉吃之类的。
但是,我内心其实并非100%确认,因为只记得之前收红包是没问题的,我接着问,是什么形式?
妈妈说,上面写的是转账,我将信将疑,于是乎,就用自己的微信转账100元给妈妈,我说你看看我的聊天记录,咱俩的,这个是转账,是这样的吗?
不耐烦的情绪/想冒芽
此刻,我明显地开始感觉到自己语气中的不耐烦
"
觉察到后,我想起曾经看过《麻雀的故事》:
宁静的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父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父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父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父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爸,我刚才跟您说了,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自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父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父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
「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父亲说道:「一只麻雀,爸爸,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父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
「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父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父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里?」父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父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 21 遍『那是什么?』,
我就回答了他 21 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心里想着我的乖儿子真是可爱……」
"
妈妈对于智能手机,很多地方操作不明白,也很容易点入各种广告。于是乎,她经常会问我,这个是怎么回事、我怎么点到这里了?
次数多了,我开始有声音变大、语气冲突,失去了耐心;
而母亲对于我却从不会这样,还记得过年时,妈妈教我做家乡的小吃,我真的是学不会,教了好几遍,而且这个小吃妈妈年年做,我年年学,可是我就是学不会。
但是整个过程,妈妈从未生气、发火,甚至于重一点的语气都没有。她始终微笑着看着我,哪怕我着急了、她也不会责备我。
或者是安慰我:“没关系,不学也是可以的,做你喜欢的就好……”
此刻,惭愧之心生起,我的“不耐烦”消失了,我想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乎,我给自己的另外一个微信号转账100元,自己接收试试。
然后发现,我自己也是无法接收,它提醒我要完善信息。此刻,我才明白,似乎是微信转账接收的规则出现了变化。
正视错误判断/看清真相
于是乎,我看着自己的完善信息界面,一点点地陪伴妈妈一步步添加,完善了这个信息,最后成功收款,完成了这个事情。
事情结束后,我问自己:类似的事情,我曾经是真的理解了妈妈,妈妈体会到了被理解?还是我以为我理解了,但事实上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理解对方而已?
似乎,更多的时候,是第二种!
谢谢你,妈妈,让我看到自己的局限,其实这也是我很多时候,与他人之间沟通经常出现的问题。
下次,真的要多问问自己:我真的、真的、真的理解对方了吗?
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包容和接纳,谢谢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