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和惶恐之间
很多年以前,我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被吊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天空中,居然还活蹦乱跳的,而且为什么会被吊在半空,竟然只是因为我是一名神奇的侦探,这是我办案的特殊手法。我经常在与他人提及有趣的梦的时候,就会说到它。
现在想来,可能和我那段时间非常喜欢看穿越类的小说有关。小时候(对,我只能说那是小时候了,因为现在我经常称自己为老阿姨),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小说,穿越类、霸道总裁类、阴阳鬼怪、神秘古墓类等等,我对作者无穷的想象力感到佩服,于是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穿越到某个我最爱的朝代去(可惜,我总是喜欢历史上那些称为乱世的时期)或者幻想自己一身好功夫带着各路的天地通们去摸金,要不发发春梦,幻想自己是待解救的美少女,被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古怪性格,从此走上买买买不心疼的道路... ...
忽然的有一天,我突然不爱看这些了,就如释迦摩尼七日后的顿悟,牛顿被苹果砸了脑袋一般,当朋友给我推荐小说的时候,我往往看看开头就看不下去了,尽管它们还是号称很火很红的大IP,可是我却一点耐性都没有了,我把它总结为人到中年没耐心。感慨自己曾经废寝忘食般看书的劲头竟然一点儿也没时光沉淀下来。
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断断续续花时间读完了之后,似乎明白了一点点,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崇拜浮夸的虚构了,我宁愿花时间来读这样一个个琐碎的真实的小故事,它让我觉得这些是触手可及的,是能感同身受的,过去总爱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很庆幸,自己在这样的年纪能够真正让自己沉淀下来,去感受这世界的真实。果然,人总是慢慢会变的。
这本书名叫《东京一年》,作者是蒋方舟,她七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这都源于她妈妈曾经骗她的一句话:说是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毕业之前一定要写一本书出来,不然是要被抓去坐牢的。于是,这样一位少女作家便诞生了。而这样优秀的人,竟然也会在书里说自己一点儿也不优秀这样的话,不是自嘲,我读到了她真实的负重感。
我第一次知道她,不是因为知道她是作家,而是因为她是新周刊的副主编,当时很喜欢看这本杂志,于是对这位年轻的副主编产生了兴趣,接着就了解了一点点,但也就到一点点为止了。
所以,《东京一年》这本书才是我和她“认识”的开始。
作家惠特曼说过:“你要明白,你写的东西里没有一个特点是你身上没有的。如果你很恶毒或者俗气,你是掩饰不了的。如果你喜欢吃饭的时候有个仆役在你椅子后面侍候,这也会反映在你的作品里... ...你的心灵只要有一点毛病,都瞒不过你写的东西,不管你用什么花招、什么手段、什么办法。”
这本书也就是讲作者一年在东京的所见所闻,你可以说它是游记,因为里面介绍了很多的景点和文艺场所,还配了图片,也可以说是日记,因为里面还描写了作者很多的内心独白。
可是读完,竟然一点矫情的成分都没有,她的文字是随性的,里面夹杂着勇气。有趣,有深度,是我对这本书,或者说对蒋方舟的整体评价,所以突然了解,人家年纪轻轻为什么就能当上新周刊的副主编了。
她的每一篇故事,都似乎在像我们传述着一种信息,那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自己。
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理论。本我是指自己潜意识的行为,而自我是从潜意识里面分离出来的,而超我讲究追求完美。或许,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作者蒋方舟的这三种人格心理状态。
人们总会喜欢给美女作家们强加一些戏,总想从她们身上挖掘出一点传奇,以作为饭后聊资,蒋方舟在书里说,每次拍照的时候其实她是最不喜欢“沉思”这样的动作的,可是每次却会无意中在别人的镜头里眉头紧锁,一股忧国忧民的姿态,所以总给人留下正派的印象。
这样一个人,你也许不会想到,她在高三被压抑的疯狂的时候,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大声喊叫“我要结婚!”因为觉得结婚可以摆脱烦恼,还有一点就是,她很喜欢去看脱衣舞,让我想到一个词语,叫做反差萌。
她笔下的舞娘们也显得分外有意思。比如穿着薄纱睡衣和透明高跟鞋的俄罗斯大妞们,虽然肤白胸大个头高,但是却都是司空见惯的大妞,身体动作也生硬,连同行的男同胞们也“葛优躺”在沙发上,快睡着,使人没有兴致看下去,她只好往她内裤里塞了20美元。
又比如,巴黎的“疯马秀”表演,十几个身高一样、腿长一样、胸型一样、肚脐到耻骨之间的距离一样,蜜桃皮肤,浓妆艳抹的少女,宛如克隆人。她们只有下身隐私部位贴了一块黑胶布,衣着裸露,头戴高高的仪仗队礼帽。音乐一响她们欢快地舞蹈起来,整齐划一,向前踢着大腿,高跟鞋几乎从她的头上划过。但是她和朋友都觉得太过整齐划一,情色有,但是没有情欲。
而讲到她自己的写作之路的时候,她同样是这样充满着自己色彩的,我想,可能就是因着这一点真,而后让人觉得她的难能可贵之处吧。她大胆在书里写到:自己还是一个如此功利与虚荣的人,位居平稳生活带来的安逸,只能从进步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感知到自己还活着。
而对于作者这样一个身份,即使自己从七岁就开始了,却仍旧步履蹒跚,说自己生活中没有目的,依旧惶恐。
可不知为何,我却喜欢她的这点惶恐,如果你也有,愿你能从书里找到和自己相似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