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负担
麻烦彼此,成为彼此甜蜜的负担
"要懂事,别给人家添麻烦。"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常常这样被大人教育。
慢慢的,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困难也自己尽量想办法解决。后来我很多事情都可以独立解决,一度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的。
武志红老师一再讲的一个理论模型上:
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他发出的一份能量触角,如果在关系中被接住,就是被看见,然后会变成好的生命力,如果不被看见,就会化为黑色生命力。
如果一个人确认到,他发出的能量触角基本能被接住,那这个人就会在伸展能量时没有了大的阻碍,于是能量伸展得就会自然流动。
情绪的自然流动,是一个标志,而另一个可以目测的标志,是一个人在表达需求与情绪时,他的身体是协调、放松而自在的吗?
如果是,那很可能是获得了这份基本感觉。相反,如果一个人身体紧张、表情僵硬,那这个人就很可能没有获得这份基本感觉。没有获得这份基本感觉的人,其中一部分人,会特别怕麻烦。他们既怕麻烦别人,又不愿意被别人麻烦。
麻烦别人,也是关系的一种链接方式。你想想情侣之间都是要对方帮自己做这个做那个,而且对方也乐此不疲。
最近看<脱身>,黄俪文一次次在乔智才帮助下完成任务,彼此才有了更多的信任和更深的链接。心慢慢靠近。
而异地恋难就难在:我需要你,你却不在。久而久之,有没有你,也就无所谓。没有了存在感,感情就淡了。
武志红老师是这样总结的:怕麻烦别人,是一种懂事,而孩子太早懂事,或一个成年人太过于懂事,那可能意味着经历过很深的绝望。
深度的怕麻烦哲学,都是在生命早期,在家中就建立的。健康的情形是父母心中有爱意和热情,他们会带着欢喜去满足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带着自信和一点理直气壮的劲儿去要帮助、要爱。孩子体验到既然父母都喜欢这样做,那这样做就不是对父母的侵扰了。
如果父母缺乏热情,对孩子的好,是努力做出来的,那么即便事实上被满足了,孩子仍觉得像是伤害了父母一样,于是产生愧疚,以后尽可能不给父母添麻烦,由此形成怕麻烦哲学。
缺热情的人,可以努力对别人好,但这时会有付出感,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他没有享受和愉悦,他的确觉得对别人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他意识上再慷慨,付出感一样产生。
关键是把生命力展开,把热情活出来,一旦你是一个能量可以在关系中自然流动的人,你会体验到仅仅能量在你自己身上和在关系中流动,就已经是很开心的事了,你体验到这份享受后,就不再容易有付出感。
欲望、声音、愤怒、喜悦、爱、恨、高峰体验、歇斯底里、心流……这些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活力。活力流动起来后,你才能享受到,热情流动的感觉多美好,谁付出谁索取,谁对谁错,其实都不重要。
让我们彼此麻烦吧,成为彼此甜蜜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