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菜鸟成长记

3条建议,快速提高你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2019-06-01  本文已影响5人  244c85d9af3d

来源丨文齐老师(公众号ID:WQVinci)

作者丨文齐(个人号ID: vincisir2014)

“文老师,我觉得实习信息好乱,我不知道适合我的岗位应该去哪里找。”

前两天私教课的同学给我说了这样一句。

然后我给他的回复是这样的。

回完之后回头再思考这个问题,好像确实有点“溺爱”了,虽然现在我能抽得出时间去替他搜集这些信息,但是以后呢?

私教课的初衷在于授“渔”而非“鱼”。求职需要搜集招聘信息,论文需要搜集专业文献, P图需要找素材,学习需要搜课程...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在找不到实习信息这个现象的背后,反应的就是典型的信息搜集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是普遍的现象,不仅是他一个人,每一年求职季学生端的信息盲区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高效搜集和处理信息?

认清这个时代

信息过多,思考太少,永远在线,随时干扰

这16个字将互联网时代的现状总结的朗朗上口。

在过去,我们缺少信息获取的渠道,想找一个东西不知道去哪儿找,甚至由此出现了很多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商机。

而现代,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关键词是大,大而杂,大而碎,如果没有一个筛子来帮你筛选这些信息的话,信息就会过载,比如抖音一看一上午,微博一刷刷一天,谁顶的住?所以搜集信息变成了一种必备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筛子,你的生活真的可能会被互联网的注意力磁铁牵着鼻子走。

高效搜集处理信息的三点建议

搜集前:学会挑选信息渠道

搜集时:把搜集信息和信息吸收划分开

搜集后:搜集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搜集前

 学会挑选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按照来源分类主要有四个:

人、事、网、书

而信息的接收效率也是按照这个顺序由高到低来排序的。

所以,当你想了解一个行业时,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场职业访谈,请相关行业内一位资深的大佬,或者HR或者有相关业务的猎头去吃个饭。(跟人学)实在不行再去做相关的实习,(跟事学)再不行去上网搜索,(上网查)实在不行再看相关书籍。(看书找)

因为当你跟一个业内的资深人士聊天时,对于一个外行,他不会给你讲太多专业术语,但排开专业术语的情况下,又要在在短时间内讲清楚一些事情,他只能尽可能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将他行业经验浓缩产出的理解给到你,对你而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话,只需要理解他的理解,便足够了。

如果你选择上网查这个方式查询一类信息,我的建议是:

先上安卓市场、APP Store、微信公众号等大平台类渠道查找,看市面上有多少相关的APP,有多少相关的平台,网站。然后首先将你的需求与它们的功能进行对照,然后将需求和信息渠道分别别类,保证每一类需求下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信息渠道,尽可能的做到信息的全面覆盖。因为各行各业的产品发展趋势是逐步的深耕,细分市场,大多数平台只会在某一个特定的细分领域做的足够有辨识度,而除此之外的信息就需要你去到其他平台去搜集了。

比如校招求职信息的查找,一个简单的求职招聘板块下方的校园招聘板块,我的需求可能是:1.实习信息查询、2.校招宣讲会信息查询、3.目标公司工资待遇查询、4.学习面试等等。

在我搜集到的渠道里面,实习僧主要提供实习招聘信息,海投网做主要宣讲会开展信息,看准网主要提供公司待遇查询,齐天校招主要教你面试,一一对应即可。

然后将分支下所有的应用,平台全部收入囊中,保证每个细分板块都能接受到最专业的信息,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

搜集时

把搜集信息和信息吸收划分开

先介绍一个高效学习(阅读)法

首先如果你想快速学习一个领域的内容,那就去把这个领域相关的所有的书籍全部买来。

第一步,翻目录,发现这些书里面都提到的公共的内容,那一定是这个东西的重点。

第二步,时间分配,花学习总时间的80%去学习这些公共部分,当你完成这些公共内容的学习时,你就已经至少入门这个领域了。

第三步,花20%的时间去学习每本书的不同观点,集各家之大成。

这就是典型的将搜集信息和吸收信息分开的方法

因为如果一边搜集,一边吸收的话,时间是零碎的,大脑对于零散的知识的记忆不会形成系统。

同时,现代互联网的云计算比你更懂你,每一个信息渠道的周边可能都充斥着你感兴趣的相关内容等着你的点击。

所以给自己设一个时间具体分工:

搜集的时候只搜集,不细读;

吸收的时候只吸收;不搜集。

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的信息搜集效率。

搜集后

建立你的个人信息档案

这一步是搜集信息之后要做的事情。

信息根据时效性分为两类:

一类是时效较短的,用完之后就没用的,比如对于普通应届生而言每一年的校园招聘信息。

还有一类是时效性很长的,现在用得上,以后也能用得上。

而第二类信息是比较多的,同时又是特别容易被我们忽视的。

之前听很多伙伴说过类似的一句话,

感觉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他们好像都有一套自己的知体系或者叫做方法论。

而这个方法论从哪里来的呢?就来自于平时的第二类信息的积累、沉淀、处理、升级。

所以关于以后能用得上的信息,建议大家根据个人知识架构做好信息档案

像这样。

第一步,先确定自己的定位,然后建立好自己的知识框架。(挖坑

然后第二步,在每一个框架中,有意识的去积累的点滴相关信息,让这个体系更加丰满,最终成型。(填坑

第三步,咀嚼,践行。体系形成之后,不是一劳永逸,它一定是随着你知识的积累,你认知的升级,以及将这些理论应用在你的实践中,不断迭代更新的动态模型,从1.0到2.0到3.0…就像丛林里的动物一样,新旧知识也在不断碰撞,淘汰,最终才能得以进化,收获更接近真理的内容。(迭代)

这件事我已经坚持了两年,对于知识的内化和外化都很有很大的帮助,就像现在把一些专题的方法论整理输出成长文一样。

最后

1.时代在变化,过去信息不对称是因为渠道缺乏,而现代的信息不对称是因为渠道太多;

过去版的信息不对称催生了很多简单的信息交换的生意,而现代版的信息不对称也一定可以诞生很多商机。

2.任何一件能给我们带来便利的事物,都会伴随着一些多多与少少的不便,比如互联网里便利的数据。

3.如果我们一定要享受它的便利,那就想办法将不便之处降到最低,并且记得多帮一帮那些困于不便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像你与人分享,让别人高效学习的同时,自己也正是一种高效复盘输出的状态,何乐而不为呢。

给所有不甘平凡的求职者

希望有机会能够与你共同成长

来源丨文齐老师(公众号ID:WQVinci)

作者丨文齐(个人ID: vincisir201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