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是他乡
我在县城里面安家,距离老家不足六十里路,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以回家,但这些天隔三差五的回家,也感觉不到家乡的味道了!
村里面的标志性建筑大都没了——仓库、车库、学校……甚至一些自然标属物也变化很大——小河时断时流,而且也没有以往宽阔;苇塘由二三百亩,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横七竖八的水塘几乎都没有踪迹;村子周围几片小树林也消失了……
本来在野外一望无际的田地,也被建筑物隔断,建筑物也是五花八门——有冷库、有水塔或是自来水净化水设备机房、还有随处可见的果园屋子。
那种纯自然的景象似乎不可逆的改变了,最大的变化是村里的街道比以往宽阔了许多,可冷冷清清的,即使是大白天也见不到几个人——即使现在是年关也是如此!
可也是,一排房子五六户人家,有的只有一两户有人住,即使这一两户人家也不一定在村子里面了,人气不足就在所难免。
在村口处——我们家在村口,映入眼帘的满是土灰色——就是现在是冬季,可这肃杀的景象也叫人透不过来气,童年的回忆是村里人热热闹闹的,恰逢集日,门口人来人往!
或许农村的萧条意味着社会经济进步,“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农村和城市应该相辅相成的发展,要是人口降下来,谈经济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农村的记忆无法磨灭,对农村的依恋无法改变——父母的魂灵永远都在这里,可用现在的一句话“回不去的肉身!”——“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
年轻的时候,我们踌躇满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虽然起点不高,可也一辈子都不会忙忙碌碌,更不用忧愁衣食无着落,可今天我们竟无法回家!
而我这类人还可以算离家又未离家的,故乡的情愫,故土的芬芳,故人都有很好的写实,我们无法忘记小时候赶集,即使只有不足两里路,可也要走二十分钟左右!
是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们只能慢吞吞的挪着步子,那种安闲似乎完全离开了我们——现在二十几分钟,我们已经开车位移了二三十公里。
虽然没有大的体力消耗,我们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焦虑——姥姥家走大路距离三里路,我可以穿小路蹦蹦跳跳的走过去!今天开车去永远没有了这种心情!
姥姥姥爷都不在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使年关,舅舅他们也不得闲,在田地里面忙忙碌碌的,不能安下心陪你聊天!
同学堆里也是如此,在村子里的同学一年到头,也没有闲工夫陪着你聊天!在县城里面,我可以找四五个朋友喝酒聊天,特别是放假期间更是如此。
但我想到村子里好好的找一找童年的回忆,好好闲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