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杂书

2021-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全球不能变暖

《动物农场》有社科的影子,作为最聪明的猪最后统治了农场相对应的也学习了人类的劣根性。

《罗杰谜案》“我”作为主角属实新颖,推理缜密符合逻辑。

《尼罗河上的惨案》典型的“密室系列”,密室一般来说是最吸引人的推理小说的一种场景。

《东方快车谋杀案》列车密室,这部是真的经典。近几年很少有书能值得回味几番,这本书佳作,就不剧透了。

《罗生门》要早几年看,会觉得很厉害。现在看看,还行,其中密林篇最佳。我就不堆叠华丽的词藻来进行扩写了,应情应景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

《精神现象学》这本书,是真的神作。在我看来,实用性极强、观点或理念贴合现实、对思想有触动的书是佳作,恬淡文学是陶冶情操的。这本书阅读起来有点吃力,我连序言都没看完 … 一段文字就得想上一会,在读一遍在想一会 …

很符合当代现状的一段:而现在的当务之急却似乎恰恰相反,人的目光是过于执着于世俗事物了,以至于必须花费同样大的气力来使它高举于尘世之上。人的精神已显示出它的极端贫乏,就如同沙漠旅行者渴望获得一口饮水那样在急切盼望能对一般的神圣事物获得一点点感受。从精神之如此易于满足,我们就可以估量它的损失是如何巨大了 。

对于科学精神的解读:但是,既然有一种空的广阔,同样也就有一种空的深邃;既然有一种实体的广延,它扩散到有限世界的纷纭万象里去而没有力量把它们团聚在一起,同样也就有一种无内容的深度,它表现为单纯的力量而没有广延,这种无实体的深度其实与肤浅是同一回事。精神的力量只能象它的外在表现那样强大,它的深度也只能象它在它自行展开中敢于扩展和敢于丧失其自身时所达到的那样深邃。

随便一段文字在结合当前事实都能写一篇文章了。

《小王子》小王子和他的星球和他的玫瑰和他的狐狸都只是作者在书中创造出的人格,没有什么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小王子和作者小时候非常像,作者在沙漠里遭遇生命危机,遇到了一个六岁的小王子,那幅画好像就是他画的一样——蟒蛇吃大象。他理解我,但我似乎不理解他——因为我已经在六岁的时候把我的单纯我的天马行空我的热爱给杀死了。我的观点: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爱,但这种几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作者也这么认为以至于用美好的童话故事来实现这一切。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是啊,的用心。现在的人知道怎么用心吗?用脑都费劲用心更指望不上了。

小王子、玫瑰、狐狸都是一样平等的。驯服本身就意味着有一方要主动,为什么主动,因为主动之后可以收获爱。一种本身缺少的东西,偌大的星球能给予我爱的人仅仅是我眼之所及、心之所向之处。玫瑰也是从虚空中飘落的一颗种子,狐狸也是从地球上偶遇的生灵。

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是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