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

闲话红楼梦

2020-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Karen静舒

鼠年的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而与往年不同。虽然少了户外与探亲访友,却多了看书和闲暇。利用难得的假期复习各种令人头大的数理统计为黑带大师注册做准备之余,重温《红楼梦》堪称享受。

记得红学大师周汝昌曾经评价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他老人家说《三国演义》的创作相对容易一些,毕竟有《三国志》做参考,只需多些艺术加工。《水浒传》就难很多。仅靠少量支离破碎的民间传说就刻画出活灵活现的108位绿林好汉实属不易。但是它们都不能和《红楼梦》相提并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三国演义》亦或《水浒传》都是平铺直叙,其间并无深意。而《红楼梦》则字字珠玑,犹如“草蛇灰线,伏行千里”,处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年轻时读红楼梦,更象看热闹,不懂其深意。而最近的重读,常惊叹于曹雪芹竟然在三百年前将人性洞察得如此清晰透彻,在人物的刻画上更是明褒实贬及明贬实褒。比如王夫人,说她整日里吃斋念佛,最是心慈面软之人。然而做出来的事却和心狠手辣的凤姐并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突出的是赶走和逼死晴雯,先斩后奏,还骗贾母说她是得了痨病。凤姐弄权铁槛寺时,虽没明说,但是通过老尼之口,那样的事以前都是求王夫人的。袭人也被称作“贤袭人”,似乎怡红院中第一贤良女子。明明是她自己最早勾引宝玉,却跑到王夫人处陷害诬告别人。让王夫人觉得她才是明大理,处处为宝玉着想的可靠之人。借王夫人之手既做实了她的姨娘身份,又赶走了自认为潜在的威胁。

反观林黛玉在曹翁笔下如不深入还以为是寄人篱下,敏感多疑的小姑娘。然而读到细节处,你才能体会到林黛玉的真诚善良,落落大方而又不失幽默 。对地位比她低的人,无论是给她送东西过去的小丫鬟还是老嬷嬷,她都赏钱,而且还赏很多。对香菱,她不因是薛家买来的小妾而看低她。当香菱提出和她学诗的时候,她尽心教香菱。相信在香菱短暂而异常苦命的一生中,一定会记住和黛玉一起吟诗,看书,下棋的美好时光。对于平辈的姐妹,她二进贾府的时候,给每个人都带来礼物。大家不敢和宝钗开玩笑,却都和黛玉开玩笑,还不是因为她平日不端不装。就算泼辣的凤姐,见到黛玉也常开玩笑,甚至是“你既喝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啊”。并未见她和别人开这样的玩笑。可见,以凤姐荣国府大管家的身份,象薛宝钗那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她是见多了的。反而象黛玉这样简单的人让她觉得相处起来不累,而且黛玉的才学又令她着实敬慕。对和她自进贾府就一直照顾她的紫鹃,虽然没描写黛玉对紫鹃如何好,但从紫鹃对黛玉的态度和维护,亦知道黛玉一定是厚待她的。

荣宁两府象个浓缩的小社会。在这其中,你会看到象探春这样不向命运低头,一心好强的女孩儿。常慨叹自己只是生了个女儿身,不能出去立一番功名。当她和李纨,宝钗协理大观园时爆发出超强的管理才能。竟然想到和践行包产到户。既开源又节流,还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一席掷地有声的话,放在当今也不为过。“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样的大家族从外面是杀不进来的,只有自己在内部的争斗中耗了元气,才是败家的根本!也有象小红这样,生在小康之家,父母都是府里多年的老管家,但并不指望父母,而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爱情。虽然她没去招惹谁,还是被嫉妒的人说成是攀高枝儿。有象秋纹,秋桐,善姐这样见风使舵,仗势欺人,欺下瞒上的小人。也有象平儿,鸳鸯这样不自高自傲,即使处于权位,依然默默做好辅助工作的尽职尽责之人。

王熙凤素日对下人歹毒,亦有良善的一面。比如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送别的时候。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叫以后别再投亲靠友的。凤姐虽然只给了八两银子,银子数量不能和王夫人比,却给了刘姥姥足够的敬重。让刘姥姥给她爱生病的女儿取名字,还叮咛嘱托常来常往。我想也正是因为这层从心底的敬重,让她在落魄时,刘姥姥甘心倾家荡产地帮她把巧姐儿接出虎口。

曹翁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内在的灵魂,依着各自的生命轨迹,演绎属于他们的或长或短,或贵或贱,或富或贫,或喜或悲的一生。会计学上有个叫“折旧”的词,我觉得用来描述世间但凡有寿命的万物都妥帖。因为有折旧,所以有气数。属于固定资产的高楼厂房,自投入使用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折旧。无形资产亦有折旧,就是常说的摊销,今天也许还是美誉,明天可能就变成了毁誉。流动资产也并非没有折旧,只是折旧得太快,一下子就全计入成本了。我们每个人也从降生的一刻起开始折旧。世间唯一没有折旧的也许就是大自然。和亘古的大自然相比,任何有限的寿命都显得微不足道。难怪《红楼梦》中,曹翁用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闲话红楼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