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爱一个人就会多恨一个人
我们经常会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看到因爱生恨毁了他人毁了自己的新闻,不得不感慨爱情会让人疯狂。爱恨只在一念之间,由爱生恨的人究竟是痴情还是薄情?
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原本一个人很爱一个人,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变得很恨那个人。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因为我们总觉曾经那么深爱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就产生那么大的恨意呢?但事实上这个是有其心理因素影响的,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一般我们会对某种情感有不同等级的划分,还会找出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
爱可谓人类情绪体验中最强烈的一种。从心理学上讲,爱是我们对他人的一种心理能量的最大调动,当被调动起来的能量突然失去了释放的对象,就会体验到强烈的空虚、绝望、痛苦、愤怒、悲伤,而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常会做出失控行为。
爱恨同源,我们对同一个人会同时怀有爱恨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因为他身上同时具备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如果关系比较疏远,爱和恨会显得比较微弱,接近中性;如果关系非常密切,爱和恨就会变得很强烈。有人问,为什么有的情侣或夫妻一直相爱看不出恨的痕迹?精神分析学认为,他们的恨被抑制住了。不管多相爱的两个人,相处中都会有摩擦和矛盾,所谓的“打情骂俏”,弗洛伊德称为“诙谐”,但诙谐的本质是攻击,不过换了件轻松的外衣,是变相的攻击,是攻击的升华。
因爱生恨其实反映心理摆规律是一种心理效应,心理效应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古人常常说的“乐极生悲”也是这个意思。
爱一个人得不到回馈,在受到伤害后便会转用恨的方式来掩盖,恨是一种攻击,通过攻击让自己认为不再爱了。因此爱得不到时,人们通常会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愤怒和抗议爱人的离开,试图赢回爱人的认同,未果后重复愤怒和痛苦情绪,痛过后彻底放弃,将自己重新准备好,进行下一次恋爱。
爱情是触及到灵魂的大事,所以婚恋对于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成功,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失败,它就会引起许多负面情绪,比如失落、自卑、愤怒等等。有些人的心理比较健康,他们的心胸足够宽广,能够装得下“不如意”,他们有很多方法,可以消化负面情绪,找朋友聊聊天,听听音乐,慢慢就会过去。这种人不容易因爱生恨。有些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婚爱失败,他们可能会怨自己,甚至变得抑郁低落,但他们一般不会责怪别人,这种人也不容易因爱生恨。还有一种人,一不开心就习惯赖别人,他们通过指责他人来回避心痛的感觉,遇到婚恋失败,他们越是难受就越喜欢攻击对方,把对方踩低拍扁,他们的心才会舒服起来,这种人是很容易因爱生恨的,这种人到最后不得不成为仇敌,就连陌生人都做不成。
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好的心态会吸引好的事情,反之亦然。很多人给吸引力法则做了不同程度的诠释,在我看来,完全没有那么神秘。你很开心去谈一次生意,你的开心会感染你的合作伙伴,生意成功几率自然大。你心情烦躁去找一个人办事,我想十有八九会告吹。你心中有爱,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你心中有恨,倒霉事会一直困扰你。
如果你在婚恋中失败了,希望你能放下恨,放下恨,不代表宽容、纵容、懦弱,不是便宜了对方,是便宜了你自己,解脱的是自己,释放的是你自己,与对方无关。当你不打算让对方好过的时候,真正不好过的是自己。人生太短了,人心也太脆弱,经不起天长日久的伤害和折磨,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快乐和高质量的人生,忘掉不愉快的过去,是为了活好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