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荐书

为何家会伤人

2018-08-16  本文已影响119人  静水流深and迪
为何家会伤人

最近看了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感触颇深,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另辟蹊径,分析了家庭中的几种关系,主要有四大板块:

㈠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㈡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㈢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㈣中国式家庭

这篇我主要分析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书中主要阐述了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行,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诞生: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第二次是恋爱。出生我们是无法选择的,但恋爱确是我们自己能选择的亲密关系。书中说到“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其表现就是,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恋爱也是与家的最后一次分离,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对方和你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思维,人格,当与恋人的关系足够亲密时,我们会不自觉的展现自己小孩子的一面,就比如有人说男朋友在自己面前很幼稚。我们不能因为把他们当成理想父母和严厉苛责他们。如果从小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家庭,那么恋爱关系就是很健康的,如果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从小心灵有创伤,那么难免我们会在恋爱关系中扭曲从而伤害到自己的恋人,进而导致关系破裂,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很难相处。

在恋爱关系中千万不能拿自己的尺子丈量别人。因为两个人可能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两个人的坐标体系不同,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就是多样的。在相处中杜绝揣测,评价,出主意。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亲密的人向自己抱怨也好,诉苦也好,有时候我们急于给出建议,但是他们更想要的却是我们的理解,并不是我们的建议。一般我们自己遇到烦恼时更希望的都是别人能理解和安慰,所以同样的,当别人向我们诉苦时,希望大家都能说一句,不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

不要把权利带回家。有些人工作中很出色,或是企业高管,或是身居高位。可能他会想,工作中能管理那么多事并且不出错,同样的一套也带回家,可能家庭也会经营的很好,其实不然。家是提供爱和温暖的居所。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让珍惜成为家庭主旋律。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与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就更像一个家。

孩子不该是父母的最爱。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一、糟糕的婆媳关系;

二、严重的恋子情结。

中国家庭一般都会认为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其实不然,很多人因为家庭关系不和,为了孩子而忍耐,这就避免不了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出现恋子情结一般是因为三种情况,轻丈夫,重孩子;无丈夫,爱孩子;太愚孝,轻妻子。

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么婆婆对媳妇疼一些,问题就解决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

还有就是夫妻关系不和谐,一个女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儿子,儿子是她的希望,渐渐的,儿子也有了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他的人的想法,这样也就会出现所谓的妈宝男,没有责任,没有担当,妻子或者女朋友就会变成他和他妈妈之间的第三者,虽然没有明确这样认为,但是潜意识里会认为是这样,而他的妈妈也会觉得那个女孩分享了他的儿子,所以婆媳矛盾自然而然产生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资源留给配偶。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夫妻关系是家中的No.1,这是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