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5

2023-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无终钓叟

从《罗刹海市》看爆品诞生

李瑞波 瑞波友李 2023-08-04 00:06 发表于辽宁

尽管2023年还没有迎来第一场雪,中国流行音乐的唯一爆品却在滚滚雷声中诞生,毫无疑问《罗刹海市》是今年的爆品,甚至是近十年来乃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难得的“爆品”。

关于音乐,本人是个门外汉,唱歌荒腔走板,听歌张冠李戴,很不入流。更分不清高雅到“高山流水”,低俗至“下里巴人”。而《罗刹海市》的横空出世,也引发了“那又鸟”与“马户”的公案,吃瓜群众终究不嫌瓜大,却在营销层面引发了作者更深刻的思考。

音乐作品也是商品,《罗刹海市》称得上“爆品”,而且这种“爆”仍在持续。首先那英、汪峰、杨坤、高晓松等与刀郎的旧事仍在发酵,目前已经看到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大鹏”给刀郎迟到10年的致歉,不知道是“诚意满满”的惭愧还是信心十足的“蹭热度”,江湖还在,传奇继续……

从营销的观点看,《罗刹海市》如何能成为爆品呢?

一、品牌加持

作为品牌透镜理论的提出者,笔者不止一次指出品牌的放大作用。在中国流行音乐届,“刀郎”这个品牌是绕不过去的存在。有专业网站把当下的华语乐坛歌手的创作能力做了一个排名,第一名周杰伦,第二名许巍,第三名刀郎……在全世界最大的流行音乐市场,前三名的哪一个都不容小觑。

刀郎作品创造的销售奇迹不是第一次。2004年发行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270万张唱片,同年周杰伦的《七里香》卖了260万张,至今无人超越,保守估计如果算上盗版超过1000万张。《第一场雪》号称“镇店之宝”,音像店老板只要放着这首歌,生意都会好很多!这里我不做专业数据比较,但清楚的知道这是歌迷们为自己喜爱的歌手掏出的真金白银。

二、产品力

产品力是产品与需求的对应能力也有人称作产品竞争力。产品力的体现为顾客感知价值,即顾客获得的情感价值与功能价值总和与付出成本的比较。

营销可以是10,100,1000,10000,这里产品就是那个“1”,没有产品力,营销所有的努力都会归零,尽管有的昙花一现,甚至也有投机者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背离“利他”精神的行为本质不是营销而是“欺骗”,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无法取得顾客的终身价值。无论是菜市场的萝卜土豆,还是“Mall”里的衣服、美食,乃至一首歌,都逃不出产品力的宿命。

三、被“追捧”“议论”是最好的传播

嫉妒也好,批评也罢,前文几位大咖的跳脚骂街,或许占据了行业的地位,却无法阻止歌迷的热情。长了“狗脑子”的或许想不到,你骂刀郎的歌没有音乐性,唱刀郎歌的都是农民,可就是这些人也喜欢你的歌,也买过你的专辑。罗大佑对刀郎推崇备至,李宗盛为刀郎做专辑,谭咏麟唱刀郎写的歌,又说明什么?只能说他们比你更“更谦卑”更懂“刀郎”。

《罗刹海市》更是处在自媒体最好的时代,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30日18点,《罗刹海市》的全球网络播放量到达80亿次,超2017年发行的西班牙神曲《Despacito》55亿次的世界纪录。“我喜欢比什么都重要”这几天被霸屏一点儿都不奇怪。再也不用管“未曾开言先转腚”的评委是怎么想的,老子掏钱买唱片,用流量看各种版本的改编刀郎,乐此不疲。尽管总想上头条的汪峰不能如愿,这次“借东风、火烧战船”也上了头条,“追捧”“议论”“论战”是最好的传播,可惜的是这次几乎一边倒的态势,不过瘾,看不见“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佳句对抗“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四、创新是旧元素新组合真体验

《罗刹海市》是新歌,采用民间小调靠山调、西河大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称得上“惊喜之作”。更重要的歌声里“一个怀才不遇的美少年马骥”的故事,让很多人有兴趣去重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俗语典故信手拈来;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形象生动,老妪能解。

一千个听众,大概有一千个“罗刹海市”。在粗犷豪迈的“罗刹国”里,你看的是鬼怪,他看的是人性。每一个听众的心里都有真实的体验,每一个歌迷心里都有一杆秤,于是“大咖”的评论区终于突破了刀郎唱片的销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