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书籍怎么读 | 翻遍B站我才总结出这些读书技巧
大家好!我是洱尔。
最近我很困惑一些问题,这个困惑来源于过去『2个月』我阅读了『30本书』。
有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 2个月30本书?平均2天1本?你是不是什么都没干?
确实,每天我至少给自己安排两个小时来阅读,有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下午、一上午。我把读书当成每天的任务,沉浸在『快速阅读』-『读书笔记』-『完结任务』这三个步骤的『虚无的』满足感里。
但实际上,一味追求速度而放弃『思考』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
一个人不应该读书太多,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不会习惯于思考的替代物,因而忘却了认识事物的能力。
这里的重点不是说服我们『少读书』而是让我们读书的同时『多思考』。而在中国,相信没有哪一句话能超过《论语》里这12个字拥有的信息密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过翻看『读书笔记』我发现,自己阅读的30本书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实用类』书籍。实用类书籍要怎样『高效阅读』?希望你不要踩我踩过的坑,所以做了以下干货满满的总结,看完请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肌肉)
首先实用类书籍是什么?实用类书籍就是那些帮你解决手头的难题、心理的困惑或者满足脑子里好奇的那些书。对于这类类书籍的阅读,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即是通过思考,想象手里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过程,书只是工具,重要的是大脑的参与。
我们需要做的是『多提问、多归纳、多重复、多测试、多思考』。
01主题阅读法
针对一个主题,同时吸取多位作者的观点,你要做的就是找出哪些与主题相关并略过不相关的。其实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都属于复杂问题,比如经济领域、心理学领域、社会领域等,这些领域里很多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你知道的只是一面而大佬看到的是好几面,但大佬也是人,他们也受到时代限制,所以看到的是不全面的。你需要在某一主题中收集足够多的信息,来建立一个稳固的逻辑支点。
02找书:找到第一本书,顺藤摸瓜
有了主题阅读的这个方法,我们确定了主题方向,就该去找第一本书了。第一本书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好姐们儿推荐的书、女朋友推荐的书、参加读书会一起读过的书……找到第一本书之后,书里又会提到很多本书,或者电商推荐:购买这本书的人也购买了xx、读了这本书的人还阅读了xx,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十五六七八本书来不断完善自己专题的框架。
下面你需要做的就是阅读目录和前言,它们能够让你快速知道一本书的结构和论述方向,这一过程可以让你把书筛到2-10本,而筛书的过程你已经在脑子里建立了一个大致框架。
我们有时候买回来一大堆书,堆着不看,浪费钱。因为怕浪费钱,所以在缺乏动机的情况下硬看,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不要打着学习知识的幌子去获取消费知识的快感。
03目的: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现在我们就开始阅读手里的书了,一定要抱有一定的目的去读,问问自己通过这本书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就是阅读前言并找出每个章节的主旨,然后不停的和自己已有的认知做对比。也就是说你要:弄明白你手里这本书的作者知道什么你不知道的东西。
完成这个过程即是一个『拓宽认知』的过程,然后你可以通过积极联想,加深自己的理解。
04随时测试自己,建立框架,防止走神
看书的时候我们难免会走神,读着读着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每到这个时候就先考一下自己,『我现在读的是哪一章哪一小节?它的主旨是什么?它在论证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不知道,那就翻回目录看看,因为清晰的框架更有利于你加深理解和记忆。
05不要害怕在某一页停留太久
因为实用类书籍的信息密度从来都是不均匀的,有的章节信息量稀薄可以整章跳过,相对应的,那些重点的你读不懂的花上几个小时也是OK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阅读效率,衡量阅读效率不是单位时间你读了多少页或者多少本,而是单位时间内你学进去了多少,记住了多少,融会贯通了多少。这也是我一开始产生问题的原因:高效阅读不是在时间和数量上简单的增加。高效阅读并不是让我们赶时间。
06重复:效率倍增就是朴实无华的重复
有项研究结果显示:书读一遍你能记住3%,重读一遍你能记住30%,所以那些你觉得获益匪浅的实用类书,不妨重读一遍。不要盲目羡慕那些读书多的人,那些一年读1000本书的是杂志社编辑,他们的工作就是为别人读书,而你的阅读是为了你自己。
——我是一条分割线——写在最后:
我们喜欢书,但不必『神话』书,它始终是一个『工具』,真正主宰的永远应该是我们的思想,而实用类书籍,它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帮助我们解决手头的难题,心理的困惑或者满足脑子里的好奇心。因此,阅读完最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我们要关注的是阅读的效果而不是速度和数量。
好啦!今天关于『实用类书籍阅读』的干货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益。我是精进的小镇女孩,我们未来一起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