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娟的《邻居记》有感
2024-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陶子心语
我们都是租客,同一个房东,房间也同样规格。平房砖墙,不到二十平米。水泥地面,无天花板,裸着椽木。
墙面粗粗拉拉,抹着石灰。房间正中砌了火墙,将房间一分为二。里间算是卧室。外间砌着炉子,是一家人吃饭学习日常交流的地方。
和我一样,他们家除了里间的床、外间的桌子和一根长条凳,再无其他家具。
不过他家多了一样装饰品---一大幅女主人年轻时的艺术照,贴在床边粗糙的墙壁上。没有暖气,冬天只能烧煤取暖。没有上下水,每天拎着桶到房东家打水,用过的脏水还要拎很远倾倒在院外。
此外无厕所,只有后院公用的旱厕。若是半夜突然……很不方便。加之地方又偏,怎么看都算得上是这个小县城里最便宜的住处了。我还好说,我单身汉,一个人生活,怎么着都能将就。可隔壁那位还带着孩子呢。不晓得他俩为何没有自己的家,为何甘守如此寒酸艰难的生活。不知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他们的身份看上去介于民工与市民之间,模样体体面面,说话大大方方,本地口音。
看李娟租房的环境,倒让我想起一些往事来。
我没有过租房的经历,读书的时候住学生宿舍,工作了也有职工宿舍。
工作的第一年住的职工宿舍,也很简陋,是那种以前的教室,从中间用木板隔成两间,就成了两个宿舍,非常不隔音。
路面也没有硬化,雨天一片泥泞,晴天漫天尘土。
院子里是长得很深的杂草,用水也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提。
还有厕所,我是在外读书多年后,真的害怕旱厕。还好,现在单位、家里,都用上了冲水厕所。
那是我在外读书多年,享受城市便利后,再一次面对艰苦的环境,记得当时一个人偷偷哭了好几次。
好在后来单位里建了廉租房,两室一厅的屋子,也算是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随着乡村振兴,农村的生活也干净便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