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班主任工作总结——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该到哪里去?

2022-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敏华

这是教书生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班级,一些不好的习惯总是反反复复,尽管你很努力了,但是改变总是那么微不足道;测试的成绩一次一次刷新记录,时常让我怀疑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会教书了;课前准备训练了一段时间,这个星期好似又回到从前——铃声就是一个摆设,铃声响了依旧聊天的聊天,打闹的打闹,老师来了,才开始翻箱倒柜的找学习用具……挫败感和无力感充斥着我的内心,让我时时去思考“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该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

我是谁?

这是一代最为特别的孩子,YI情开始时,他们正读三年级,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习惯培养最重要的时间段,但是因为YI情,他们被放在家里达半年之久。如果父母有教育常识的还好,但是这里的父母大多数还是缺乏陪伴,把孩子扔在家里,自个外面玩、应酬、打麻将去了;而这个时候恰好又轰轰烈烈搞网课,让批孩子开始全面接触互联网,接触手机。一方面是互联网的冲击,让本来就孤独的孩子找到了救命稻草,找到了依靠,另一方面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监管,手机依赖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三年的耳濡目染,一些正常的,非正常的价值观深入孩子内心,短时间发生改变恐怕很难。

面对这样的特别的孩子,我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坚定不移的引导者,比如课前习惯、听课的习惯等的训练,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半年,半年不行就一年,只要对孩子们未来有益就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发生改变的。不气,不急。

啰啰嗦嗦的家长,把自己的理念通过絮絮叨叨的方式传递给他们,比如教室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应当保持安静;没事多干活,干才能活;跑起来,比谁活得长寿;读起来,阅读你才能获得思想的自由;大声说出你的想法,勇于表达……

忠实倾听者,这是一群特别的孩子,每家每户基本是单独做房子,几乎没什么邻居伙伴,平时在家可交流的人不多,而大多父母又不愿意听他们诉说,所以来到学校有可交流的伙伴,就特别能说,上课说,下课说。遇到我也是有说不完的话,高兴的,不高兴的,吐槽的,埋怨的……

……

总之,面对这一群孩子,我需要有更强大的内心,更有耐心接受他们,接受他们的特别之处,他们太不容易了。

我在干什么?

我在干什么?每天忙忙碌碌,好像没怎么闲过,干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也没干。但是有些事是一定要坚持做下去的。

“让阅读与运动成为孩子一生的爱好”,阅读和运动的爱好才能让孩子获益终生,才能让孩子的人生更有宽度、更有长度。开学初,他们对跑步还是比较排斥的,一直以来都没有运动的习惯,从三圈——五圈,经历运动初期的肌肉酸痛,再到现在跑七圈十圈都可以轻松自如,先是逼着跑,到现在的主动跑,运动能力看得见的成长。阅读也是农村孩子最为缺乏的,没有家庭氛围,没有老师的指导,学校的图书室也是摆设,但是改变就在身边,利用家长赞助的费用买了书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把学校订的配套课外阅读书籍分发给他们、在学校图书室挑选一些他们喜欢看的书……尽可能地让他们有书读、随手拿得到书,让一部分人“读”起来,读着读着,慢慢的,读书的人多了起来。

建立一个学习场,确立以“静”为主题打造班级文化,以“静以修身,学以养德”为班训,以“静听则明,静心则专,静思则通,静坐则宁”为班级格言,继续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班级愿景,并让宣传委员设计了黑板报,把这些班级文化上墙——一个大大的静字,四周写上班训、格言、愿景等,还把班级格言改成我们班的班级小口令。而这些,只是一个“静”文化的表象,要把“静”文化深入每个孩子的心中,在教室布置上还得再花点功夫。在得到家长们的充分支持下,我购买了两个书架,摆上书,让他们随时随地有书读,读书可以使人心里平静。除此之外,只要是课间有空,我就到教室里去,看到他们吵闹,也不责怪他们,只是提醒,时时提醒——教室是学习的地方,请保持安静。一个星期下来,效果还是看得见的,他们浮躁的心明显平静了许多,而连带的效果是课堂准备也明显快速了许多。坚持下去,假以时日,他们会给我怎样的惊喜呢?

以课程引领——生生课程、男生课程、女生课程、心理课程,帮助他们不断修正自己,培养有竞争力、有温度的男孩,拥有高自尊有智慧的女孩

我该到哪里去?

“只管打坐,不问收获”!

但是最近自己好像有点焦虑了,这是我要的样子吗?显然不是,接受这样的现状,接受这样的孩子,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比如数学,帮助他们把计算练好,哪怕不能提高成绩,也可以让他们在初中还有无限可能;比如班级管理,不要期望一下子就发生质的改变,他们每个人,每一天,或者每个星期,有小小的进步,即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