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七生阁楼大学生活我的大学

在大学,学会孤独不如学会沟通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10人  江小晚Oct

文by江小晚

图片来自网络

在大学,学会孤独不如学会沟通

分享一个曾经喜爱的作者的故事。

她当时的大学室友中,有一位老年人作息的女生,晚上十点睡早上五点起,每次起床都会折腾出地动山摇的声响,其他两个室友深受其害,于是渐渐抱团孤立了她。

而作者本人比较硬核。某晚,她在女生上床后,爬上自己的床做仰卧起坐,使得连在一起的四张床发出开天辟地般的巨大动静。

女生正想和她吵一架,她却先说:“很讨厌吧?所以你每天早上害我们惊醒的时候,就有那么讨厌。”

当头一棒,直接把女生敲蒙了。

神奇的是,从那天起女生改掉了动作大的毛病,学会轻手轻脚收拾自己,竟渐渐和室友们打成一片,寝室关系融洽了许多,毕业后甚至相约出去旅行。

如此真刀真枪的做法,其实不能算多么高明,但不得不承认效果显著。

自从做了公众号,我也会看很多号主的文章,发现关于“孤独”这个话题,真是从16年被写到现在,虽然写法不同风格各异,但想表达的观点倒是格外一致:要么孤独,要么平庸,高质量的独处好过低质量的社交。

尤其是在大学,好像独来独往是优秀者的标签,他们将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利用到极致,不像那些和所谓的朋友混在一起的人整天就会浪费时间。

至少从我身边的人和事出发,我觉得这个说法太绝对了。

在大学,学会孤独不如学会沟通
还没尝试就放弃,或许可惜

我隔壁寝室的三个妹子和我的一个室友关系特好,这四个属于爱玩爱闹的女生,经常晚上一起出去玩,于是隔壁被留下的那位就常常独守空门,大一的时候特别想换来我们寝室。

“那三个和她完全不是一路人。”

我们私下就是那么说的,不过学校规章太繁琐,换寝室没能实现,两年过去,她早已打消了换过来的念头,和另外三个人成了好友。

她也学着晚上出去浪了?和她们一块儿唱歌跳舞轧马路了?那不是失去自我了嘛,不就是委曲求全了嘛,乞求来的友谊不要也罢!

当然不是,她只是逐渐发现了另外三位除了爱玩以为的特点而已,比如收藏代购,比如热衷电影,比如喜欢咖啡,而这些,她也刚好喜欢,只是最初不知道,但她后来知道了。

所以她根本用不着改变自己,也能和她们愉快相处,拥有真心的友情。

没有被最先冲进的脑子的印象吓退脚步,选择继续了解下去,谁知道究竟是不是一路人呢?

你以为竖在你们之间的是难以逾越的后沟,可说不定只是一层脆弱的薄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融化,而等冰雪散去,等待你的或许就是春意盎然。

但是,如果几次三番沟通无果呢,那就算了吧。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就遭遇了这等不幸,他碰上了货真价实的奇葩室友:不洗澡,就是不洗澡,怎么说都不洗澡。

“我们会说‘帮你把盆放过去啦,占了位子’,他还是不去洗,你都不知道那个味道有多销魂。”他苦着脸,“最后撕了,还是不听,我们三个就全搬走了。”

虽然我不厚道地笑了,但他真的好惨啊。

这世道,奇葩也不少见,真的碰上了也真的试过了但还是失败了,就算了,别难为自己。

至少没有遗憾,不会可惜,反正问题真没出在自己身上。

在大学,学会孤独不如学会沟通
你的孤独,质量真的高吗?

从小到大,我认识的人也不少了,真正热爱独处并且给不断自己增值的,只有一个女生。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在图书馆待到天黑,一个人参加各种实践。

她大一就搞定了四六级、驾照、计算机二级,口译证书,每天都在阅读,还能坚持锻炼,真的做到了“把独处的每一分钟利用到极致”,活成了鸡汤文里的样子。

我是真的很佩服她,而她也并非性格孤僻,和许多人关系都不错,只是发自内心地享受独处时光。

不过呢,像她这么厉害的人,真的只是少数吧。

我可从不认为孤独=优秀。

图书馆里的人很多,捧着手机在玩的占了百分之七十;

一个人吃饭的不少,扒个几口草草了事的也不少;

还有的只要没人结伴去上课,就干脆躺在床上扮挺尸;

如果你的孤独只是戴着耳机刷手机,那还真称不上高质量的独处,甚至还比不上低质量的社交。

毕竟伤眼睛,还伤脊椎。

在我看来,“孤独是最好的增值期”与“和好朋友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光”并不矛盾。

我也是喜欢一个人泡在图书馆的人,但我也喜欢晚上回了寝室和室友分享宵夜。

我也享受一杯咖啡一本书度过一下午,但如果有个人坐在我的对面,我也乐意为她介绍喜欢的饮品和书籍。

我偶尔也会戴着耳机出去跑步,但等我运动完出了一身汗,手机上收到很多朋友的微信时,也会一边笑一边回啊。

我有很多好朋友,但并不妨碍我在独处时提高自己。

我非常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可我也喜欢和朋友们出去嗨出去玩。

我很想问:

真心热爱孤独的人,真的有那么多吗?

你的孤独,究竟是求之不得的舒适,还是无可奈何的妥协?

在大学,学会孤独不如学会沟通
越长大,交朋友越难,越需要沟通

我自己的感受,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身边所有人都聊得来,同学几乎全是死党。

到了高中,我会觉得有的人和我是不一样的,可以当朋友但当不了知己。

等上了大学,我的朋友圈中,“好友”与“朋友”彻底泾渭分明。

想想也正常,九年义务教育嘛,朋友们和我几乎都是一个区里长大的,能差到哪里去?

高中呢,同学来自全市,差别就有所体现了。

大学嘛,五湖四海的人哎,怎么可能都是一样的。

再以后,交往的人不光来自全世界,还是不同年龄层的人,肯定有不同的口音,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性格。

所谓的“越长大越孤单”,哪怕从客观规律来看也不无道理。

如果你不是像我同学那样真心热爱独处的大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需要人陪,需要人聊天,需要有人一起吃饭的人的话:

必须要学会的,就是沟通。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学会接纳和包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碰上兴趣相投品位一致志同道合的朋友太难了,能有可以聊可以闹的朋友已是万幸,如果还不行,那就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就行了呗。

如若不然,那只能学会孤独。

鉴于即使不交朋友也得学会沟通才能生存,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将沟通纳入必修课程,而孤独呢,有的人喜欢,有的人讨厌,有的人求之不得,有的人避之不及。

所以孤独最好还是选修吧。

不管你是可以从不体验孤独的小可爱,还是从一而终享受独处的真大佬,或者是和我一样的“中立派”,都要好好地热爱生活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