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快乐还是要精英?
没有哪个家庭能逃过教育这一关,教育子女后代的工作,永远是考量着每一个父母的能力水平,智慧人性的竞赛。孩子才上小学,我也重新回归校园,回炉重修我学过的所有知识,以前我学的是理论,现在我得学会方法,除此之外,我还得学得更多,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没有一样不得不在孩子的教育这门课上重新选修,重新涉猎。
要快乐还是要精英?《我们的孩子》讲的是美国阶级固化,在国内也是同样的情况,有钱的家庭能够选择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教育资源,更优渥的工作环境。总之有钱能解决掉很多诸如身份,价值等问题,那些宣扬钱买不到健康,买不到真爱,买不到快乐的人,只是有钱人的无病呻吟,哄骗和麻醉穷人的外交辞令,没钱的生活质量只能是一成不变的低下,只要有一辈人不愿摆脱层级束缚,愿意相信有钱不是万能的,那么阶级就越来越固化,万世后代进入万劫不复的诅咒。
要快乐还是要精英?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多是要求服从,受教育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爱好,允许她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书里的这句话恰好是我的父辈和我身上的总结,我对孩子的观点就是希望她不管做什么都以快乐为前提,也不希望她过早地去分担家庭的困难,我会把解决家庭经济问题留在我这一辈。
要快乐还是要精英?关于校外辅导。书里也提到很多,也就是说,国外也不是一味提倡快乐教育,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事实上只有吃很多的苦才能结最甜的果。我感觉现在朋友圈和微博里也有很多对校外辅导的讨伐军,有很多推崇美式教育的拥趸,有时候,校内的教学是完成任务的,谈不上教书育人,你不能保证每个老师都能把学生视如己出地一碗水端平,有些辅导班反而会让孩子知道,知识是有价的,是要付出努力才能收获的。这个道理早明白就能早看开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美式教育照样是有偿地精英教育,这和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呀,义务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并存也是每个多元社会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