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善与恶
《非暴力沟通》——善与恶
卡片019——两个问题。
书中原文:是什么让我们悖离了天性中的善,做出暴力与毁灭性的行为?
又是什么,使得有些人即使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与天性中的善相连?
核心概念:
有的时候,我们会遭受到一些“粗暴”的对待,我们并不能受其影响,要保持本真,并且不能把不好的行为加注在别人身上。
个人体验:
有10天的假期我决定重读《非暴力沟通》,每天两章,用7天的时间读完。
不强迫自己写卡,但是只要脑海中闪现出念头,就把它们记录下来。
善思,会写,更快乐,先让自己快乐,别被写卡吓到。
看到以上两个问题,我脑海中有两个故事出现,这两件事情,我已经不耿耿于怀了,可是于当时来说却是很痛苦的。
第1件事情:
这件事发生在我和弟弟小的时候,那时大概六七岁的样年龄。
几十年前的农村相对环境比较安全,我会带着比我小一岁的弟弟一起去上学,他上零年级(学前班),我读一年级。每次走出家门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邻居家的男孩来欺负我们、恐吓我们,不让我们在他家门口过,说要是再在他们家门口过,就对我倆怎么样怎么样。
他并没有要过我们俩的什么财物,当时很穷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再说和我同龄的孩子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也做不出什么打家劫舍的事情来。
可是我们当时就是很害怕,每次出家门后都提心吊胆,害怕遇到他,害怕他来“凶”我们。
现在想来也不过是小孩子的一些恶作剧而已。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几岁的孩子就会有去欺负别人的想法?而且我们还是两个人。
为什么他会有那样的行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我停下笔,专门给弟弟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下当时的情况,也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七八岁的孩子就有如此恶意的行为?
弟弟分析说,可能和家教有关系。当时那个男孩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他奶奶就是一个在别人眼里不太好惹的人,所以他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不能受欺负啊,看着谁不顺眼就“打”谁。
所以七八岁的孩子,为了自己不受欺负,反过来欺负别人。
那我们呢?
从小在家里母亲特别强势,总是说一不二,对我们要求比较严格,天长地久,我们就形成了逆来顺受比较懦弱的性格,所以即便是两个孩子,也害怕比我们强势的一个男孩。
如今斗转星移,只是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男孩以“算卦”为生,而我们的性格当中也有一些弱点凸显出来——处处忍让,宁肯委屈自己,也不会和别人说个“不”字。
善与恶都已经住在了我们心里。
另一件事情是发生在我十五六岁的年龄,改革开放初期,我也随着打工的大潮,早早辍学来到了大城市,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当时在父母和一些人的概念里,我能到大城市里工作是多么了不起呀。
可是我只是去到一个宾馆里做一个搞卫生的服务员而已。(如今写出来还是带着情绪的)。
初到陌生的地方,年龄又小,新奇又怯懦。班长总会安排一些又脏又累别人都不愿做的事情给我,而我从来没有反抗过,从来没有埋怨过,觉得那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是班长安排的。
当时也有同事的小姐妹在提醒我,说什么班长对我怎么怎么怎么不好,我也没有在意。
现在想来,对于一个刚走向社会,还不知人情冷暖的孩子,我哪里知道人心的险恶——你越老实,别人越欺负你。
这只是人生中不起眼的两件小事情,惊不起什么波澜,却能在一颗干净的心灵上蒙上一些灰尘。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我们是善意的。
还好,我和弟弟从来没有把自己经历的这种险恶,加注在别人身上过。
虽然怯懦,但我们依然善良着。
行动指引:
快乐读书,快乐写卡,不去学谁,真实的表达。
当我以后写卡的时候不想太多,只要写卡的过程是快乐的就好,先从快乐这一点开始吧。
人生苦短,要永远保持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