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我的高考,我的命运

2016-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胡梅

2016年的高考终于在6月7,8,9号三天暴晒而炎热的天气里落下了帷幕,全国万千高考学子开始了等待拿到分数再填报高考志愿的短暂而漫长的煎熬过程。

16年前的2000年7月,我参加高考前后几天发生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当年高考的时间是7月7,8,9号三天,早在7月4号,天门中学就给我们高三的学生放假了,大家在家也好,在教室也罢,自行复习,学校不再统一安排,这种放松的模式估计拿到现在也算是前卫的吧,不必分秒必争,学校相信大家都把功夫花在了平时。虽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是三年的高中学习,该学的都应该学好了,掌握了,最后三天放松反而是最好的战略,总之这种战术很适合我。

7月5号,我可能是真的紧张了,毕竟要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高考仍然是作为农村穷孩子的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我头疼,太阳穴两边的血管不停的跳,头嗡嗡的疼。我有点担心,如果两天之后的考试也是这样,那就糟糕了。我赶紧打电话给家里,爸爸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从拖市赶到了天门中学找我,带我去了天门市中医院,医生诊断说是血管神经性头痛,给我开了一些类似糖浆水的药。我按时吃药,平复心情,好好休息,6号就真的好了【但是这个毛病伴随了我之后的16年,间歇性的会发生头痛症状】。爸爸说要继续陪我直到高考结束,我把他“赶”回家了,因为如果知道爸爸就在学校门口等着我答题考试,我会分心,可能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作用。

话说我参加高考的考场,真的很奇妙,我分到的考试座位居然就在我每天学习的高三(10)班,甚至我可以直接坐在我自己的座位上,陌生感恐惧感一下子消失了,满满的全是熟悉和温馨,信心突然增强了。

我是理科生,那个时候没有文综和理综之说,只有大文科和大理科,语文,数学,英语都是一样的【文科和理科的数学难度好像不一样】,大文科就加上政治和历史两门,大理科就加上物理和化学两门,每一门考卷都是150分,所以高考总分750分。其实高中学的课程很多,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科目在高考前早早的就进行了会考,我好像除了历史之外每一门会考成绩都是A。

7月7号上午考语文,下午考化学;7月8号上午考数学,下午考物理;7月9号上午考英语笔试,下午自愿考英语听力【我只考了上午,下午的选考科目,不计入高考总分,只作为一个参考,我没参加】。

7号上午考完语文,在食堂吃过午餐回到宿舍,12个女同学一个宿舍,每个人都不说话各自休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考的是好是坏,没有绝对的把握说考的很好,也没有绝对的可能说彻底考砸,所以最稳妥的措施就是不去想而是彻底忘记,好好准备下午的考试。只是记得当年狗血的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本人记忆力很好,但是唯独高考作文我可能不自觉的对它选择性遗忘,一点不记得当时自己写了些什么,一团乱麻,从头到尾没理清逻辑,只是把800字的作文纸填满了。若干年后听说当时班上有个男生高考语文是145分,全省最高分,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也就是说他的作文几乎拿到了满分,太不可思议。

7号下午考化学,这是我最不担心的科目。考完之后,感觉非常好,可能比平时更好一些,平时保持在130多分的水准,高考可能到140的层次吧。说到化学,想到一次测验之后,化学老师伍全山老师把我和一个拿过全班第一的同学作对比评价“像胡梅同学,每次能考130就算好的,但是像张weian同学,他考130就是差的,他的水平至少在140以上”,听到老师的评价,我只听到了其中好的方面,我觉得很踏实,至少130也算不错了。

7号晚上休息的很好,那是因为不知道语文考的怎么样,但是能肯定的是化学考的很好。我总是这样,对于未知的好坏从不担心,但是对于已知的收获却很满足,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吧,不能奢求样样完美,但是只要有一点惊喜,就觉得世界如此美好。

8号上午考数学,数学对于我而言,忽高忽低,所以考完之后也没有特别的感觉。当时安慰自己,没感觉就是最好的感觉,说明至少没考砸。但是回到宿舍,就开始有同学表现出很痛苦的表情了,我安慰她,不要担心,该做的都做了,问心无愧没有遗憾就好,同学说“可是我觉得好遗憾啊”。这可能是我最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人的一次了,我明白那种感受,考场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时间到了交了试卷出了考场之后突然想明白,原来该那样做啊,但是为时已晚,还好我高考中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感觉,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偶尔会有。想起班主任邱剑老师说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经典“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测验和小考,就像对待高考那么认真,用尽全力去解答;那么到高考的考场上就丝毫不用担心,把它当作平时的小测验就OK了”,现在回想,这句话具有极其高深的哲理,好像是不能证伪的。

8号下午考物理,这是我永远的短板,曾经考过很低,低到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是考场发挥绝对超常了,觉得比上午的数学考的更好。我高二高三两年的班主任是邱老师,他是一位知识渊博而且非常有经验的物理老师,我的物理从高一期末考的不及格水平,逐渐进步到高考的水平,确实非常感谢邱老师。记得面对高考物理试卷,我沉着冷静的答每一道题,看到每一道题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答出来,心里很开心,开心的差点笑出来。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这么神经质的我,但是想想面对曾经最差的科目,能够在最后高考的考场上做到发挥自如,真的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那种欣喜。但是吃完晚饭回到宿舍,中午的那个同学好像趴在床上哭了,有了中午的那场尴尬安慰,此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她自己对我说数学和物理都好遗憾,会做的题都没做,不会做的题更加没做完,我很心疼,特别是女生,总是脆弱的,有些遗憾的感觉可能会被纠缠自责一辈子。但愿这么多年过去了,最终考上了医学院并毕业后当了医生的她能够开开心心。

8号晚上休息的更好,因为语文和化学过去了就不想了,数学和物理都在自己的理想范围之内,还能奢求什么呢,只希望好好休息,考完第二天的英语就算彻底解放了。

9号一大清早,我爸爸来看我了,我气鼓鼓的说来这么早干嘛,上午还要考试的,爸爸憨厚的一笑,说我在学校门口等你就可以了。事实证明,可能真的对我有影响,最后成绩出来,五门考试我英语最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那天早上我一进考场教室,一个男生恶狠狠的对我说,考英语的时候,你试卷稍微下垂一点让我看看答案。我问你谁啊?他说是另外一所高中的,就坐在我的斜后方,我问他为什么找我啊?他说因为你是天门中学的!我没理他,但是整场考试我都有心理阴影,总算顺利答完题了,好好的捂着试卷和答题纸,我清楚的知道我不能让他作弊,更不能让自己深陷危险境地。交卷铃声响了,大家都站起来反扣答题纸,准备收拾东西离开,我看着那个男生走出教室才后退着走出了教室,一直保持视线不离开我的试卷,直到监考老师收完我的试卷我才彻底放心的离开。当时想起来1997年中考前夕,化学老师张良生老师叮嘱我们,每门考试完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要退着走出去,视线不能离开自己的试卷,当时觉得好幼稚好可笑,没想到三年之后居然帮到我了,所以牢记自己成长过程中每一个老师的教诲,是一件永远都不会错的事情。

9号晚上,班主任把所有同学集中在教室,下发了高考五门科目的答案,要大家核对,估出自己的考分。【说明:2000年前后那几年,都是这个先考试后估分,三天之内填报高考志愿的模式进行的。后来改革了,先考试,半个月后出成绩,拿到成绩之后再填报志愿。直到现在,我也不能评价哪种模式更好,其实都差不多。】很快,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家,初步估计605分,不算高,也不算低,但是很尴尬的分数。当时印象深刻的是化学估分时,有一个选择题答案和我做的不同,我通过分析,果断确认是下发的答案有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化学估分141分,后来分数出来,分毫不差!

10号上午,班主任把全班同学的估分按高低进行了排名,做成了成绩单并打印出来每人一份。我的605分在班上十多名的位置。当天爸爸又从家里赶过来,和我一起去拜访了班主任的家,说明了我们的志愿是华中科技大学,不知道这个分数能不能上?因为爸爸很早以前就去过这个学校看一个本家叔叔—爱华叔叔,爸爸对这所学校情有独钟,说想去武汉咨询一下爱华叔叔,班主任说这个分数应该差不多,但是还是建议爸爸马上出发就去武汉找叔叔更详细的咨询,越快越好。爸爸带着另一个本家叔叔去了武汉,当天晚上就赶回来了,告诉我说爱华叔叔很支持我报考华中科技大学,而且帮我选好了合适的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不是热门,但是也绝不冷门,比较适合这个分数。

11号12号两天填报志愿,我第一志愿填了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志愿是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志愿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志愿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填志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我还记得。班上的杨meirong想报大连理工大学,她爸爸妈妈电话里让她报同济医科大学,说以后毕业当医生挺好的,她一直不同意,也不填志愿。僵持了两天,填志愿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她的爸爸妈妈从家里赶到了我们宿舍,跟杨meirong说,你想填什么就填吧,大连理工大学挺好的,我们咨询了你的舅舅叔叔他们,大家都建议听孩子的,家长不要太多干涉。最终杨meirong上了大连理工大学。还有姚yuehong同学,她家人建议她离家近点就报武汉的,但她执意要报考哈尔滨的大学,理由是她太怕冷,想去很冷的地方锻炼一下,当时我觉得这个理由太充分,后来觉得太扯。【要知道,她在哈尔滨那几年,每年冬天有暖气,舒服的不行,我们在湖北湖南的同学们,在寒冷的无暖气无空调的环境下,才真正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不知道她有没有后悔。】总之她在哈尔滨上学四年之后,找工作去了没有冬天的珠海,可能她在哈尔滨的暖气里已经逐渐失去了抗寒的本能。还有我,刘lingyan,陈ping三位同学,考分估分差不多,刘坚持报海军工程大学,我坚持报华中科技大学,陈坚持报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三个本想报考同一所大学,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去了各自坚持的大学。还有我们全班考分最高的胡weimin同学,当时她报考了清华大学,我以为高分的世界是完美的,一帆风顺的,那种境界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但无意中听班主任说胡同学也犹豫过,要把志愿改为更有把握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班主任挡住了,因为全班第一名绝对能上清华大学啊,最终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全班70多个同学参加了高考,每个人都上了大学。我依稀记得其中的一部分【所有学校排名不分先后,高考之后有些同学就再也没能见面,也不能考证所有的同学的去向了】。那些花儿就这么从此各奔东西,散落在天涯。

清华大学:1人

北京大学:1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

浙江大学:1人

上海交通大学:3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1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1人

武汉大学:10人

武汉化工大学:4人

武汉科技大学:2人

武汉理工大学:2人

湖北大学:2人

中国地质大学:1人

华中科技大学:10人

华中师范大学:3人

西北工业大学:1人

大连理工大学:2人

北京理工大学:1人

海军工程大学:1人

装备学院:1人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不再让父母承担大学四年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我还填报了提前批志愿——第四军医大学,当时也想上个军校,毕业之后当个医生,很符合我的愿景。但是后来在荆州进行军校例行体检的时候,近视的视力阻碍了我的绿色梦,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十年后的2010年我还是圆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来到了国防科大。

2000年7月25日,通过拨打168热线电话查分数,我总分633,比原来估计的高了将近30分,语文119,数学129,英语112,物理132,化学141。当年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657,北京大学633,华中科技大学580左右。

很庆幸我高考第一志愿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直到今天,我仍认为它是最适合我的大学,具体原因,后续会详细解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