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2】惟精才惟一,惟一则守中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13人  唐松涛经营实学

【来书云:前日精一之论,即作圣之功否?

“精一”之“精”以理言,“精神”之“精”以气言。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矣。精则精,精则明,精则一,精则神,精则诚,一则精,一则明,一则神,一则诚,原非有二事也。但后世儒者之说与养生之说各滞于一偏,是以不相为用。前日“精一”之论,虽为原静爱养精神而发,然而作圣之功,实亦不外是矣。】

       陆原静来信说:“前段时间您说了‘精一’的观点,这是圣人所下的功夫吗?”

       王阳明回复,“精一”的“精”是从理的角度说的,“精神”的“精”是从气的角度说的。理,就是气的条理;气,就是理的运用。没有条理就不能有运用;没有运用就不能看到条理。做到了精纯,就会澄明,就会一心无二,就会神妙,就会至诚如神,做到了一心无二,一就是精,一就是澄明,一就是至诚如神,一和精不是两回事,就是一回事。但是后世的儒者之学说和道家的养生学说各自偏执一隅,不能相互打通来使用。前些日子我说的“精一”的论点,虽然是从你喜欢静养的精神而发,但是作为圣人的功夫,也不过如此。

       关于“精一”之说, 在《尚书》的《大禹谟》里,舜给禹治国的训导说了十六字方针: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精一”之说的由来。人心惟危就是人心是危险的,总是受各种欲望的牵绊,因此就会产生各种偏颇。道心惟微,道心就是天道,也就是良知,天道是非常精微的,我们稍微不注意就会跌落悬崖。人的欲望一来,道心就变成了人心,于是,我们就得做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惟精惟一,就是做得精深和专一,才能有效分辨善恶是非,专注在止于至善之地。允执厥中,就是践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不及。惟精惟一和允厥执中的功夫就是为了应对前两句所说的情况“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我们经常说的“精气神”,实质上也跟“精一”之功有很大关联。下了“精一”之功,我们才能集义而生,才能“善养浩然之气”。联系到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成天到处去拜码头,有各种知识焦虑,不如静下心来琢磨经典,精一的功夫下够了,才能有所蓄养精气。如果自己都没有根,成天跟着别人的气跑,不仅自己不能养气,还把自己原来那点气给搞没了,没有了“精”,何来“气”和“神”呢?“精一”之功才是需要下的功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