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要有度

2023-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语修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毒药和一切的良药,只是剂量上的不同。”

万物皆有其法则,做人做事都要讲究一个“度”

善良首先要对自己慈悲。

有位禅师看到一只蝎子掉到水里,于是伸手将它捞起来,结果却被蝎子蛰了一下。

没过多久,蝎子又落水,禅师还是伸手把它捞起来,又被蛰了一下。

后来蝎子再次落水,禅师去捞还是被蛰了。

渔夫看见了便问:“蝎子一而再地蛰你,你为什么还要救它?”

禅师说:“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

这时,蝎子又落入水里,渔夫去捡了一根树枝,蝎子便顺着树枝爬了上来。

渔夫向禅师说:“慈悲没错,但首先要对自己慈悲。”

善良,是持续一生的修行,过度消耗自己的善良,也是一种愚蠢。

在向善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不受伤害,在对别人好之前,首先要学会不辜负自己。

正如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所说: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

意思是说,对待他人要留一些多余而不竭尽的恩惠,这样才可以维系永远不会满足的人心。

善良虽是美德,可没有尺度的善良,却是场灾难。

张无忌在射雕三部曲中武功最高,成就最大,被金庸称为笔下“武功最强”的男主;

他这一生,因为善良而获得深厚的福报,却也因过分善良,屡屡遭人欺骗陷害。

哈耶克说:“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人们往往不是根据你的友善程度来决定对你的态度,而是根据你实力的强弱。

你有价值了,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视,只有你坚硬无比,世界才会对你温柔以待。

倪萍曾在一档节目中说道,她做的非常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把拍摄《美丽的大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到北京来玩。

尽管她出自善意,想让孩子看到更精彩的世界,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孩子们改变命运,更会让这些孩子本来平静的心遍起波澜。

善良的本质,首先是认知,柴静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宽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香港著名导演王晶有一朋友李家祥,在金融风暴中失业,希望王晶帮自己找份工作。

当时,王晶正在执导拍摄一部警匪片,剧组缺一名后勤,王晶就邀请李家祥担任此职。

此后,王晶接连执导的几部影片,李家祥都是剧组后勤。

一次,一部新电影要开机,李家祥找到王晶,要求给他一份演员的工作。

考虑到李家祥根本没有表演经历,王晶当时就劝他:

“表演你可能不行,如果你觉得后勤不适合你,我可以给你重新安排。”

谁知,当着剧组全体演员的面,李家祥大发雷霆:

“做后勤薪水太低,你是打发要饭的啊?不帮忙就算了,别装好人!”

说完,扬长而去。

不仅如此,他还到处散布王晶的谣言,说王晶是个只认钱财不认朋友的势利小人。

仅仅一次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翻脸不认人;

不但完全忘记了朋友之前对他的好,还恩将仇报、大肆造谣,李家祥表现出的人性之恶令人不齿。

人性神奇的地方就在于:

当坏的东西出现时,先前所有好的部分都会被自动过滤,然后那个坏被无限放大,甚至到最后那个人也被完全否定。

就像中国古话说的“升米恩,斗米仇”,你给别人的帮助太多,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进而无度地向你索取,你不给,他反而会责怪你。

现实中不乏李家祥这样的人:

你帮他百次不记恩,你的一次拒绝、一次缺席、一次冷淡,他们就记恨,从心里对你进行“扣分”处理。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第一次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而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其实人际交往也是这个道理,长期单方面的付出会让对方习以为常,然后把你的好都当作理所当然,进而变本加厉的消耗你。

你想改变这个状况,对方就反过来指责你。

所以,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

别惯坏不领情的人,别喂饱不感恩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