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自然的消零专题

我想你一定误解了什么是成熟!

2022-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早起读书社

【赋能2022年30天阅读写作陪伴营】打卡day19

共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七章双赢模式。

本部分,科维博士认为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今天重点说说双赢品德,拥有什么样的品德才会有双赢思维?

看了好几遍,终于感觉自己读懂了一点点。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诚信,二是成熟,三是知足。

诚信:我们将诚信定义为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明确的价值观,能积极主动地以此为核心安排活动,信守承诺,就能够逐渐培养起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

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一般人都会担心资源稀缺,认为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都是“匮乏心态”。相反,富足的心态的人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因此他们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探讨,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理想,这种成功要以知足心态为基础。

诚信和知足都很好理解,也比较容易做到,但是成熟则不然。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成熟,但现在根据书中的理解,我认为,大部分人都误解了成熟,能真正做到成熟的人生活中真的很少。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这是赫兰德·萨克森年(Hrand Saxenian)教授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认真研究那些用于招聘、升职以及培训的心理测试,就会发现不管它们的主题是个人意志/同理心平衡,还是自信/尊重他人平衡,亦或是关心人/关心任务平衡,其目的都是考察成熟度;而那些沟通分析和管理方式训练术语或评语也是在衡量一个人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平衡能力。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是产出/产能平衡的深度表现。

确实是这样。我们好好分析我们普通人所谓的成熟,是真的成熟吗?

经常听说一句话:都30岁的人啦,还不成熟?

反观之,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成熟!有的人能做到善解人意,但是做不到敢做敢为,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老好人,常常委屈自己!有的人能做到敢做敢为,但是无法做到善解人意,也就是高傲之人甚至自负之人!

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

想起来真的很可怕,真正成熟的人有多少,虽然年龄在不断地增长,可是心智无法成熟,也很可悲。

当我们接触很多优秀又谦卑的人之后,经常会觉得:越是优秀的人越谦虚。

其实,原来他们才是真正的成熟啊!

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确实也只有成熟的人才会具有双赢思维,才会办成事!我感觉自己瞬间被点醒了,在你能力不足之前,善解人意也不够,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你共赢!因此,必须努力敢做敢为,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强,结合善解人意,与你共赢的人就会自然多起来的,也就会越来越成熟。

只有做到真正的诚信、成熟、知足,才会是完整的双赢品德。真正做到这三者合一,人际交往中也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技巧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