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1
《刺客》
对刺客的钦敬与怀想,用泰戈尔《吉檀迦利》里的一句诗:”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来到最接近你的地方……。”来诠释最为恰当。再说明白点,就是——在思想上无限的接近,在行为上永久的遥远。
其实,热血沸腾的旁观,已足够惊心! —— 题记
……于是,荆轲携秦舞阳共奔秦都咸阳。
——这是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的谋刺。亦是弱国,孤注一掷的挣扎。
—— 易水饯行秋风紧。
太子丹与宾客皆白衣白冠前来送行。这是此去必死的诀别。
挚友高渐离奋臂击筑,荆轲悲歌: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曲罢,又慷慨高唱: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送行的众人皆义愤填膺,激动异常,握拳瞠目,如面对敌仇,斗发冲冠直立起来。
荆轲接过太子丹递来的酒,仰头喝干。与舞阳纵身登车,绝尘而去。
太子丹快步登上高岗,望着远去的车影渐渐隐入天际,不觉滴下眼泪……
此去咸阳,荆轲要用三个字为自已惊天泣鬼的行为冠名,要为名垂青史的声名镀金。那是望而生畏的三个字,亦是鲜血淋漓的三个字——刺秦王。
战国多刺客!
《战国策: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中,用天降异象的昭示,提名道姓为刺客饰美——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文中没提豫让,我就先说豫让——
豫让谋刺——漆面吞炭,毁容变声。在厕所,在桥下,伺机刺杀。都被赵襄子识破遭擒。于是提出匪夷所思的愿望——剑刺对手的袍衣。躲过数次暗杀的赵襄子居然同意了。真是匪夷所思的思维。豫让已了心愿,践诺自刎死。这是一次执着、无奈却光明磊的自戕。唐人胡曾有诗——《豫让桥》吟咏此事: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聂政谋刺——独闯韩相侠累府,验明正身,刺死侠累,又连续博杀十几名卫士,然后皮面剜眼,自屠出肠死。他破相湮名,为的是义护家人与指使之人。
要离谋刺——自断右膊,以诈取信,近身庆忌,独臂奋起茅枪,一刺穿胸。事毕割颈亡。
他们都用这种孤胆刺杀,慷慨死义的极端方式,诠释自已的惊世之举。
他们身怀利刃,贴近对手,准确一击,取人性命。人因利器成功,器因烈士名显。如此,专诸藏于炙鱼之腹的那把利剑最为有名——鱼肠剑。
后人对专诸刺吴王僚的记述,生动详尽。他赴死的场景也最为血腥惨烈——
〈诸位看官。以下,引用古文是为精确史实,白话描述是要还原现场,渲染气氛。)
汉人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阖庐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
(阖庐(公子光),雇勇士专诸用鱼肠剑刺死了吴王僚。)
汉赵晔巜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酒酣,公子光(阖庐)佯为足疾,入窟室裹足,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既至王僚前,专诸乃擘炙鱼,因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胸,胸断臆开,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王僚既死,左右共杀专诸。
(酒过三巡,阖庐推说脚疼,起身进入后院舒脚。立即促唤待命已久的专诸,将夺命利器鱼肠剑隐入红烧鱼中,端盘送出。他赶紧急步将热鱼送至吴王僚座前,闪电般破鱼握剑,双手交合前推急刺。僚的左右卫士双刃齐出,从后边用弯镰一样的戟刃钩住奋力前扑的专诸胸胁,急扑前倾的惯性使戟刃切骨入胸,胸臆顿时破豁断开,腥血狂喷,但他依旧紧握利刃直穿向前毫不停歇,剑尖直入僚的前胸,刺透护甲,贯背而出。僚立即死了。专诸也被切齿急恨的僚的卫士们,乱戟分身而死。)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专诸学炙鱼,香闻数里。王僚索炙鱼,专诸持一利钢刀,藏著鱼腹中。持刀戟者于后钩专诸,而诸隐刀刺王僚乳,出彻后屏风。
(专诸苦学烹饪红烧鱼的手艺,深谙技艺精髓。鱼馔香飘数里。而吴王僚被邀至谋杀刑场——(公子光)阖庐家。身陷死境,还蒙蔽无知。亲点专诸拿手名菜。名厨刺客手持利刃,藏于热鱼肚腹,献菜刺杀。持戟卫士从身后用利戟猛钩他前冲急刺的身体,但为时已晚,他隐蔽的利器已透穿王僚胸乳,将他钉在身后的屏风上。)
古代史家的这几段短文,生动简洁,将专诸拼死行刺的过程,描摹的惊心动魄———
“胸断臆开,匕首如故”。奋不顾身。
“匕首如故,以刺王僚。”如此稳!。
“隐刀刺王僚乳”。如此准!
“贯甲达背,出彻后屏风”。如此狠!
这几个娴熟连贯,一气呵成的夺命镜头,让人不寒而栗。而鱼肠剑,也得享大名。鱼藏“鱼肠”——真是贴切无缝。猜想起来,那剑必是纤瘦似鱼肠,细巧锋利,极易隐藏。
其实,在战国纷争的当年,还有诸多胆大包天的牛人。他们于纷乱复杂的世变中挟王劫侯,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上雄辩争胜。司马迁在《史记》中,书其名,道其事,赞其行,佩其志,流露钦敬之情。
《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秦赵渑池会上,蔺相如对秦昭襄王说:五步以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你,要是恃强凌弱,五步的距离内,我定会头撞殿柱,断颈喷血,溅你一身。)
《平原君列传》中:毛遂,在楚国王庭上,先按剑历阶而上,后按剑而前,威胁楚顷襄王:“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现在,十步以内,大王是指望不上楚国的雄强了,你的命就捏在我手里!)
而《战国策》中安陵国的唐且,面对秦王政,亦凛然无畏,义正辞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
(……象我们小人物发怒,只会死你我两个人,五步宽的小地方,血流满地。你全国的百姓,都会伤心地为你戴孝挂白。今天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就冲向秦王。秦王政呆在王座上,脸色煞白。)
这些人是亡命之徒,亦是高怀义士。心中无所谓对与错,无所谓正与邪;只知以知遇者的爱与憎为己任,倾心报答,壮怀激烈。他们孤胆赴险,奋不顾身。以血性争胜,用性命捍义。真是胆识干云,豪气冲天。
到了荆轲,是刺客的集大成者,他胆敢行刺权势熏天的赢政,在刺客中名声最著。
那一次伟大刺杀,鲜活在《史记》中。
他朝堂追杀,身被八创,鲜血喷涌,箕坐怒骂,慷慨赴死的悲壮场景,穿越千年,至今让人胆战心惊。而那功败垂成的断袖一刺,让人扼腕叹息。
让我摩挲史实,怀想千年,体味当时荆轲的壮烈。
——秦国。咸阳王庭。
秦王政,正在仔细观看荆轲献上的燕国肥美之地——督亢区域图。展图渐尽,猛然间,突现匕首,(从此“图穷匕见”这画面感极强,生动至极的四个字进入名牌词库,享名千年。)他陡然一惊,诧异的目光与荆轲怨毒的眼光一碰,“咔嚓”一声,炸响脑际。这只是火石电光的一瞬。他惊悚地抽身后退,荆轲已捉刀在手,探臂就刺,金风扫面而过,火辣辣地灼人。秦王又惊悸地一退,扯断了衣袖。(那是临风一挥,万人惊惧的衣袖)他因极度恐慌而进入了失常的状态,拔剑不出,步伐也几近凝滞,只好围着殿柱转跑。荆轲的刀只在他身后狂挥,金风呼啸,在殿上惊滞凝固如冰的气氛中,划出一道道锐利的辙印。群臣也尽失矜持姿态,只用拳头、手掌博击荆轲。近旁侍疾的中医官夏无且,将一罐滚热汤药,泼砸而去。荆轲一闪,只这一闪,秦王拔剑出鞘。剑在手,秦王有恃无恐了。回身挥剑狂砍。一剑击中,荆轲左腿断了,狂跑追击的身体,失去支撑,重撞在地,匕首猛劲掷向秦王,擦伤耳际,击中殿中铜柱,铮然刺响。秦王近身狂砍,八剑皆中。那惊惧失常中爆发的猛劲,力道异常。刀刀裂肉断骨。荆轲明白,刺杀失败。背倚殿柱,双腿支膝曲股而坐,形如簸箕。野史说,古人无内衣。荆轲以曝露阴私的“箕踞”方式,向这位“鸮面豺音”(传说)的暴君、即将成为始皇帝的敌人,昭示自已对他的羞辱与轻蔑。他回看殿下,舞阳已被剁成一堆。他知,再也无力回天。此时,这位目光犀利的英雄,眼中会否飘过一丝遗憾的阴影。于是他高声詈骂:“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擒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今天没攮死你,是想活擒你,拿到你亲笔签名的谈和文书复命,报答太子丹。”殿下的卫士挤拥上来,刀戟齐出,荆轲殒命。被惊吓过度的秦王,好长时间都没找回昔日骄傲得意的心情。)
当时,秦王赢政已成就君临天下的强势,甲士百万,兵锋袭天,师集虎狼,势极嚣张。但猛遭利刃的迎面一击,极度的惊悸化做极度的怒火,咆哮挥师,狂剿弱燕,渲泻身遭暗杀的耻辱。
性格枭雄的秦王政,一生遭遇暗杀多少次,已不得而知。唐睢朝庭上挺剑威吓是一次。荆轲凶悍追杀是一次。张良道旁甩铁锤砸专列是一次。高渐离灌铅筑腹砸击是一次。也许还有许多次。但删繁就简的史家们,必定隐去了不少暗算和隔墙拍砖的琐碎事件。
灭人家国招至的深恨巨怨,他心知肚明。那隐隐的危惧在心中孕成惶惶的不安,他终身生活在恐惧中。
作为荆轲余党的高渐离应是最后一位“燕赵慷慨悲歌之士”。
荆轲刺秦后,赢政以疯狂的速度,加快了灭国兼并的步伐。几年间,灭赵灭燕。燕王喜,死。燕太子丹,死。并强力追缉刺客余党。高渐离避匿赵国小镇——宋子,作人佣工。店主的儿子初学击筑,经常在高渐离耳畔铮铮淙淙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司马迁的形容是“傍徨不能去”。大艺术家技痒难耐。(真的诧异,行笔至此,我忽然想起了抓耳挠腮的悟空。)忍受再三,他终于决定,不再做劳苦终生的佣工,不再熬没有尽头的苦日,不再躲心惊肉跳的通缉。他悉心指点店家小子,并找出久违多年的礼服,挥臂击筑。一曲终了,举座皆泣。报上名字,众人大惊。他暴露了。赢政找到了他!
赢政弄盲了他的眼,让他在身边击筑。他暗中在筑腹中灌铅增重。一天,听声辨向,举筑猛击已是始皇帝的赢政,偏离未中。被杀。高渐离这一砸,使赢政彻底失去自信,终其一生不敢接触被征服的六国卿贵。
高渐离之死,是刺秦洪流中最后一抹涟漪的消弥
燕赵从此无刺客。
但对刺客抗暴不屈,大义凛然的傲岸精神,后代的赞颂却经久未绝。四百年后——
西晋。嵇康刑场绝奏的《广陵散》。据说就是后人为纪念聂政而作。传闻琴曲萧杀豪迈,刚烈撼心。
南朝梁国。文豪江淹,他在名篇《别赋》中,几乎将战国刺客全点了名:——“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还有,感恩的剑客,报恩的少年。聂政韩国杀侠累,豫让厕刺赵襄子。吴宫专诸杀王僚,荆轲渐离会燕市。割情断亲丧恩爱,离家别国难自制。)
荆轲的遗憾,就是,稍逊于致命一击的准确,亦有识人不准的缺憾。在秦庭陛见秦王,虽有舞阳在侧,但形同虚设。猜想,秦舞阳能被荆轲选中,亦必是“十三岁绝人性命,时人不敢忤视(回头看他)”的履历起了作用。但杀人与屠龙毕竟不同。进入秦庭,先自怯了。终于陷荆轲孤身奋战的死地。也因此,咸阳刺杀,使荆轲飞升名符其实的峰巅,亦使舞阳沉沦徒有虚名的深渊。如果说,荆轲刺秦是一方丰碑,那么他的失误,就是碑后的阴影。唯其如此,才显现人无完人的真实!太史公于《刺客列传》结尾,借剑客鲁勾践之口惋惜地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啧,唉,可惜荆轲没把剑术练到极至啊!)为荆轲的功亏一篑而感叹。
易水寒兮风潇潇,不复返兮壮士夭。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骄!
——这是笔者对荆轲的仰慕!
总认为在那狼烟四起的时代,烈士满地。读《刺客列传》才知,在司马迁遴选苛刻的刺客排名榜上,只有如下名字:
曹沫,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专诸,其后七十余年而晋有豫让之事。
豫让,其后四十余年而轵有聶政之事。
聶政,其后二百二十余年——
荆轲,图穷匕见刺杀秦王,登台大演!
四百九十七年,生出五位惊天泣鬼的孤胆杀手。真正是凤毛麟角,廖若晨星。
太史公称赞他们:……(此)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其忘也哉!
(……(这)五个人,他们的侠情义举,有功成有惜败,但他们所确立的志愿都清晰明白,绝没有辱没内心的追求。他们能名垂青史,留芳后世,实在是无一丝虚夸啊!)
这些历经千年,声名如雷的豪杰,手握寒光闪烁的利器,魂飞九天。他们在那个风云际会,彪悍争胜的时代,用异于常人的壮举,睥睨后世。也在繁星满天的历史天空中熠熠生辉,让后人仰慕。
诚然,刀者主凶,用之善则善!
然而,刺客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