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家醅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出处《春酒》,作者琦君。
家醅个中滋味只暖着某个游子,即使百年陈酿无以匹及。
自家酿酒寓芬芳,四季常春供品尝。
琥珀流光凭照影,红霞着色对琼浆。
客来酌饮谈高雅,内聚餐随道久长。
架上无须多古董,宜将此物做珍藏。
节上姑姑家一杯甜酒,据说是亲戚送来传统工艺酿造的,陕北关中俗称“醪糟”。为增加口感和视觉效果特别加入了枸杞,乳白色汁液漂浮着几粒为证真身变化完琼浆玉液后外壳犹存的酒米,凑近闻闻,甜香诱人,呷一口味蕾间忽一股熟悉的味道充斥,是奶奶的小酒桌夏日飘散开去引来路人驻足小憩,那泡桐树浓阴下拉东扯西的一丝清凉。奶奶是酿甜酒的高手,她也做稠酒(度数更高,接近烈性白酒),两种酒的区别在于压什么酒曲发酵,工艺上也有讲究。甜酒在乡里是可以不避讳小孩儿的,因此尤为钟情,我们喝甜酒不似琦君的几指甲,而是一小碗小碗的。浸泡一夜的酒米笼屉蒸熟放凉拌入甜酒曲装进瓷盆里,用洗净晾干的美人蕉叶盖上,覆盖上小毛毯,保证30度左右恒温发酵,冬天更要注意保温。大约四五天就来chu子了(就是酒熟了)。甜酒粗糙的喝法兑白开水加白糖,平常时日能喝到这样的甜酒定是特别的奖励了。奶奶夏日的小酒摊是用糖精的,兑出来的甜酒酒的味道尚存,甜度更佳,最要紧的是解暑降温,五分钱一碗,喝完坐下纳凉歇息,当时赶集赶脚过路人若情况许可便都来坐坐。我时常帮奶奶看摊,听着客人将五分硬币投入玻璃罐头瓶中清脆的声响自豪感满满,一天,两天,三天……盼着瓶子满了倒出来数清楚再开始新一轮的等待。有些人直接来买奶奶的酒娘子,就是没有经过勾兑的甜酒,回家自己加工。我最最欢喜的当是日落西山,赶脚的人不会再光顾时,玻璃板盖着的小盆里还有一点买剩下的甜酒,这种勾兑过的甜酒是断不可放到第二天的,天热家里没有冰箱,这点酒就犒劳一下自己喽,我往往会分到一小碗,比吃雪糕冰激凌更解暑,乐呵呵的收拾桌凳,空气中似乎都中弥漫着香甜。可与如今古装剧里城郊的酒肆茶摊相提。
今天姑姑家喝的是酒娘子,自己人喝,不做假(掺烧酒),是过去过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备品,年上待客饭桌旁炭炉上小酒壶炜着甜酒,趁热喝一杯舒张着身体每一处毛孔,汗珠滚落赏赐一年的辛劳,一场酒喝一天。娘子别称“见风倒”,喝起来甜甜的,不觉有劲,喝多了出门一吹风酒劲立马窜上来。酒量不济者直接撂到,热热乎乎睡一觉酒意散去,绝没有宿醉头晕的不适,酒行家所谓的“好酒不打头”。家醅也不可贪杯哦!
讲究的甜酒喝法是小锅水烧开倒入适量酒娘子煮沸淋入蛋液加白糖出锅,过去是月子中的妇人、年事高的老人或者家中来贵客方能享受的待遇。听老人讲甜酒性温,可以调理气血,辅以鸡蛋温补效果更佳,我暗想这样喂养出来的宝贝自带三分酒量便不足为奇了,黄白相间入口绵软,放开了我能喝两碗。家乡坐月子送鸡蛋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能做出上称甜酒的人越来越少了,若一定要我继承一门家乡的传统技艺首选甜酒。我坐月子时,婆婆寻了一个方子说是可以下奶,把核桃连壳放在火炉中烤黄砸开,再将核桃仁用擀面杖碾碎倒入煮好的鸡蛋甜酒中,不放白糖改用红糖。说来奇怪,我并非好吃甜食的人,每天喝一个月下来居然不腻不反感这口。
如今物资极丰富,老家许多年不种水稻了,菜场中也有大婶儿卖甜酒的,超市里还有密封罐装的。我还是会选择市场的,即使口感远远比不上奶奶与母亲,总是方便的。女人经期后喝甜酒鸡蛋,加汤圆,可以减轻痛经的烦恼。
一日同事闲聊说有一款酸奶机可以自制酸奶,还可以做甜酒。心动不已即刻下单,酸奶倒是成功的,但是心心念念的甜酒经历几次失败后便放弃了,还归咎于米的源头问题,与琦君的顾虑何其相似。
老公见我如此喜欢,竟难得怂恿我每天晚上睡前饮一杯,他负责帮我寻购家醅——酒娘子!
夜夜暖微醺,年年俏红妆!
谁人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