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复杂,保持简单
大部分人的思维都相对片面,且囿于情境。例如,一旦相信了某种思想,或形成了某种看法,很容易刻板化,既难以透过现象直抵本质,也难以洞察变化。
片面的结果,是认识与情绪的固化,即所谓偏见。例如,总是抱怨学生不好,总是觉得同事自私,总是认为领导偏心,总是觉得家长无情。却意识不到,这一切都是镜子,折射出的恰恰是自己的片面,以及幼稚的自我中心。相反的情况也成立,“我去上学校,花儿对我笑……”,也是一种思维和情感上的“傻白甜”。
因此,保持复杂,是成为领导者的必修课。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在描述一种复杂性。这同时包含了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即所谓“多元”,也包含了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即认识到事情或人,都有许多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理解很不相同;同一个人,也可能集高尚与卑劣于一身。
事的复杂就在于可以有多种解释,换位思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走出自我中心,让不同的解释相互对话。人的复杂就在于有多个层面,且反应是情境化的。宽容之所以重要,就是避免过度依赖情境,从而导致认知变形。你看到了自私,那可能只是对你的管理方式的应激反应。
避免片面的方法,是尽可能防止简化,减少偏见。最高的境界,当然是一种纯粹的“看”(现象学意义上的)。这不可能,只是哲学上有价值的悬设。
然而要注意“伪复杂”。例如庸俗的辩证法,相对主义,浅薄的虚无主义。尤其是一些自以为读了几本书的半吊子,从不敢让思想与现实发生关联,热衷于词语的自我繁殖。思想因此不是力量,而是虚幻的安乐窝。
与保持复杂同样重要的,是保持简单。
所谓简单,是指情境中认识本质并采取关键行动的能力。
例如,人的确是复杂的。但是在特定情境中,人的需要却是简单的。管理就是洞悉这种需要,并创造条件,将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需要协调起来,使之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妨害。
例如,事的确是复杂的。但是目标都是单纯的,目标决定了我们解释和解决事情的方式。简单就意味着排除噪音,回到基础目标上来。
复杂与简单,是一张硬币的两面。
不理解复杂,就无从简单;不理解筒单,也无法复杂。认识的这种循环,就是一个“浪漫-精确-综合”的不断往复的过程,经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加深的。
有许多工具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形成。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文学……例如奥卡姆剃刀、麦肯锡方法、第一性原理……
这是一个练习自由的过程。
2018.1.3,早醒,手机上随心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