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周译程序员@IT·互联网

需求排序:Kano模型完整手册 (精华版)

2018-01-18  本文已影响574人  pstrike

作为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的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你需要一个需求排序的方法来帮助你,而Kano正是一个你可以参考的方法。

本文来源于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Kano Model - Folding Burritos,基于原文进行了翻译、转义,本文截取了比较核心的内容方便读者快速阅读、了解Kano。


满意度 vs 功能性

当提到Kano,首先要了解的是Kano的“满意度”度量。“满意度”是用来度量用户的某个需求实现后,用户的满意程度。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另一个重要的度量维度是“功能完善程度”。“功能完善程度”是用来度量某功能被实现的程度。可以被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Kano核心分类

了解了这两个度量维度后,我们就可以引入Kano的核心概念。基于以上两个度量维度,我们可以组成一个象限。通过这个象限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是如何感觉产品的功能的。

通过“用户满意度”以及“功能完善程度”两个维度的组合,我们可以划分四种不同类型的需求:

当了解了Kano的需求分类后,这些需求的分类可以指导我们基于不同的需求类别,对需求进行排序:

如何实际操作?

了解来Kano的基本还念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Kano需求排序的实际操作。

第一步,选择要进行排序的需求以及用户

我们的需求列表中往往有着不同类别的需求,有的是需求是关系到最终用户的,有的需求是运营、管理层相关的(例如:销售报告),有的是偿还技术债的。

Kano方法比较适合与最终用户直接相关的需求,也就是说要这些需求最终用户是可以直接感知、操作的(而不是针对于产品的运营人员、管理层的),因为与最终用户直接相关的需求可以给产品的发展带来最大的动力。

第二步,向用户提问,并获得回答

这是Kano关键的一步。如何向用户提问,如何收集用户的回答将直接影响到需求排序的结果。

Kano定义了一对简单、清晰的问题。针对每一个需求,我们都向用户进行提问:

你可能已经发现,上面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具备功能”的情况,一个是“缺少功能”的情况。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让用户从以下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

另外,针对每一个功能,我们还要向用户询问一个问题:

你需要引导用户在1-9(1为不重要,9为极其重要)之间做出选择。

第三步,分析回答结果,完成需求排序

根据用户的回答,我们可以对结果进行量化,从而方便后续的排序过程。具体的量化过程为:

根据以上量化的结果,我们将得到以下的一张表格。在这张表格中,我们将关注正向的回答(即>0的部分),这样的划分可以帮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需求上面。

基于以上的表格,我们对每一个需求计算以下分数:

根据以上“具备功能“问题的得分以及“缺少功能“问题的得分,我们可以在以下的图中汇集我们的需求进行需求排序分析:

在上图中,我们再叠加“功能重要性”的分数。为了更好的可视化,我们将根据需求的重要性,来调整上图中点的大小。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根据必要型>期望型>兴奋型>无差别型的顺序对需求进行排序:

假如在同一类别下有多个需求,我们将根据需求的重要性进行额外的排序。至此,我们根据Kano方法,得到了一个排序后的需求列表。

写在最后

Kano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并可执行的需求排序方法。但是Kano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总之,工具怎么使用,还是要根据项目、产品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There are no silver bullets。


pstrike 2018.01.18 于广州海珠

【尊重版权:转载之前请先联系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