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兴趣爱好
我是个比较宅的人,只要家里有饭吃,有电影看,十天半个月不下楼都是可以的。
看电影、读书、养宠物,是我的三大爱好。说起这些爱好,好像都和家庭影响有关。
父亲当年也是个文艺青年,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被从省会发配到晋东南一个连火车都不通的边远小城,在那里和母亲相识结婚,生了我们姐弟俩。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百业待兴,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创作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
县城里只有一家电影院,每逢有新片上映,售票窗口就人头攒动,场面十分火爆。那时我们一家四口经常出去看电影,《牧马人》、《天云山传奇》、《小街》、《蹉跎岁月》等当时的优秀影片,几乎都没拉下过。
晚上电影散场后,人群象潮水一样从剧院涌出来,很快就在昏暗的街头退潮般散去了。我和弟弟兴奋地高声叫着、笑着,边奔跑边互相推搡着,争相要踩对方路灯下的影子。父母则在后面不时地呵斥:“别疯了,操心车,看路”。
父母的工资都不高,但还是每月挤出一些钱来给我们订儿童读物,《看图说话》、《小朋友》、《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等。他们从来也没有给我们讲过里面的故事,也没有和我们讨论过书里的内容,只是每月定期把这些色彩艳丽的图书放到我们面前,由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后来,我已经不满足于儿童读物,开始看父亲的《小说选刊》、《收获》、《十月》等杂志。
这些文学作品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门,带给了我们诗意的情怀和远方。
小时候因为家里有老鼠,所以没断了养猫。后来搬到楼房,母亲本不想养猫了,这时却有只猫自己找上门来。那是一只灰白大花猫,可能是认错门了,一直蹲在我家门口。打开门,她谨慎地向门里张望,在辨认是否是自己的家。犹豫再三后,经不住我们热情地邀请,她最终还是踱进门来,成了家里的一员。
家里是一楼,进出比较方便,这只猫经常就跑出去彻夜不归。有一年冬天下了特别大的雪,猫头一天晚上就出去了,到第二天早上还没露面。我们分头出去找,后来在院里储藏室的房顶上发现了她,她都快被雪埋没了,只能隐约看见一点耳朵尖儿。弟弟找来梯子,爬上房顶才把她抱了下来,她冻得浑身发抖,还喵喵叫着撒娇呢。
隔壁邻居在院子里整理出一小块菜地,种了十几棵辣椒。辣椒刚出苗时,猫就跳进去,啃坏了好几棵。这还不算,她居然有一次往人家窗玻璃上撒尿,被女主人抓个正着。
接到投诉后,母亲用手指点着猫脑袋说:“你真是个不省心,我儿子闺女从小到大都从来没让人告过状,你倒好,成天在外面惹事。” 猫正团在沙发上打盹,被母亲戳醒后,迷迷糊糊地瞟了母亲一眼,换了个姿势,又抱着脑袋呼呼睡去了。
除了猫,金鱼、乌龟、八哥、鹦鹉、麻雀、仓鼠都曾是我们的宠物,他们陪伴了我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留下了许多温暖的回忆。现在每天早出晚归,不方便养宠物了,便把注意力投向了流浪动物。院子里的流浪猫我都给他们去取了名字,每天在固定的地点给他们投食。猫们开饭时,我就蹲在一旁开心地看着,那一刻,什么烦恼都抛到脑后去了。看似是我喂养他们,其实是他们在给与我慰藉。看来,我的生活是离不开这些可爱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