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电影资源构成与制作流程
出品方、制片方、发行人、院线
首先我们来说电影相关的企业单位:
1,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对影片销售有帮助的影视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人物,决定影片的风格、种类及市场走向。
2,电影的制片方:影片的投资人或能够拉来赞助的人。
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直接对出品方负责。
3,发行人,电影拍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到影院去放映,发行方负责影片的宣传、排档期、购买广告、跟院线签约等,最后影片卖出票房,会分4%-6%的票房收益给发行方作为代理费用。
4,院线,是一个管理公司,旗下有很多加盟的电影城,院线将影片和宣传品发放到各个影院,负责电影的排片指导和影院的广告位销售等。他们的收入是按全年票房的2%-5%。影片放映完了,除了交税费,60%的票房作为影院的收入,剩余部分作为出品方和投资人的回报。
筹集过程
出品方的前期市场调查后决定投资拍摄,则影片进行入剧本筹备,选导演、演员等过程过程。
第一个阶段:将剧本拿到国家电影局备案申请拍摄许可证
在制片团队拿到一个好剧本,在拍摄前,影视团队的负责人都要去拿着剧本项目,去当地的广电局进行备案申请拍摄许可证。
第二个阶段:进入筹备阶段
有完整的剧本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演,导演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导演能够决定最终影片呈现给众人的观感。
一部电影中有导演和副导演,导演负责摄影、服装、化妆等等,副导演主要进行演员的招募。
拍摄、后期制作
筹备完毕后,取景拍摄,将所有镜头拍摄完毕后进入杀青。下一步就进行影视后期制作了。
申请龙标和上映许可证
在影片制作成片后用备案许可申请上映许可证,上映许可证申请需要时间长,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在上映许可证之后即可进行发行宣传。
宣传发行
在影片制作完成后制片方会寻找发行方对影片进行发行。发行方会跟制片方进行分账谈判,谈判达成协议后对影片进行宣传。
获得上映许可证后,做拷贝、申请密钥、排档期、把拷贝寄发影院、做宣传、购买广告、谈判分帐比例、跟院线签合同(虽然这一部分很多是中数代签),发行方开始寻找渠道(广告平台)对该影片进行宣传,发行方会根据发行的预算,在各大平台上进行宣传。还有体力活,放几十号人去全国各地的影城做活动、做宣传、定影城的广告位、盯排场、做监票等等,发行方就做这些工作,赚票房分账的钱,最后片子卖完了,投资方应得部分里面,分一部分给发行方作为代理费。
电影上映
到达公映日期后,影院排期售票
影片如何进行票房分账
中国电影票房2019年总票房已经达到6百多亿了,大家一定很好奇这么大一笔钱到底怎么分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一部影片的票房是如何分账的。
文章开头我们已经说过参与票房分成的有出品方,制片方,发行方,院线。但是他们还不能直接从总票房里直接分,因为总票房要交3.3%的特别营业税还要扣除5%的电影事业专项基金。所以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1、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2、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3、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4、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5、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成本6000万人民币,目标票房2亿以上,在中国做电影宣发合理的宣发成本是目标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万左右作为宣发费用。总成本是8000万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回收渠道的话,按上面的算法,确实要2.4亿才能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