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问与答
高血压诊疗问答
务川县人民医院 慢病管理
1.什么是血压及高血压?
答:血压是指循环血液对血管壁的测压力。高血压是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即高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即低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2.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性高血压有哪些及其特点?
答:原发性高血压是找不到病因那部分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总人群95%.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常高血压合并低血钾;
嗜铬细胞瘤:阵发性血压升高;
慢性肾炎:有感冒受凉病史后血压升高,伴尿蛋白升高;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入睡打鼾等。
3.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答:
心脏: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瘤;
脑: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肾:慢性肾功能衰竭;
眼:眼底出血;
外周血管动脉硬化:颈部动脉。
4.高血压患者常规检查?
答:
①评估高血压并发症检查:肾功能,尿B-微球蛋白,肾脏B超,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超声,必要时头颅ct,头颅mri,冠脉造影;
②鉴别继发性高血压检查:尿常规,尿醛固酮,血钾及肾上腺B超;
③评估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血脂、血糖;焦虑量表和或抑郁量表。
5.除高血压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
不可以控制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及遗传;
可以改变危险因素:
①高脂、高盐及高糖饮食;
②吸烟和嗜酒;
③静坐或运动少;
④焦虑和或抑郁。
6.是不是诊断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
答:诊断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如果监测血压及随访方便。可以给予健康教育,如:嘱患者低盐饮食、运动及减肥、调节心情及戒烟限酒。如果在3月血压正常。可以不考虑降压药物治疗。如果超过3月血压不正常。需启动降压方案。
7.是不是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或者说有症状才口服降压药物?
答:答案错误。约1/3高血压患者可能没有头昏、头痛等症状。如果不降血压,可能就会出现高血压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或主动脉夹层。
危害: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导致家庭幸福感降低;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及家庭丧失劳动力,从而导致因病致穷、因病反穷。
8.针对有些医生建议患者早8点及晚8点口服降压是否正确?
答:错误。因为起床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血压增高;胃酸影响降压药物的吸收。故建议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口服降压药物。
9.精准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如何实现血压精准测量?
答:如果需要测量不规范,可以导致高血压诊断率增加。尤其在美国高血压诊疗指南将血压诊断迁移情况下。精准测量血压更关键。
对首诊及高血压管理都非常重要。
建议如下:
①注意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休息5-10分钟;不要饮酒、喝咖啡及浓茶后测血压;
②注意测量血压标准:
③建议选测经国际认证血压剂。特别申明:不建议为了方便,使用腕式电子血压剂。
10.高血压药物使用原则?
答:有效,方便,经济的原则。
提倡小剂量联合降压方案。
最好使用长效制剂。
11.是不是诊断高血压就简单去药店买药?
答:错误,首先药店人员专业性不强;其次:高血压需要作为一个慢病,降压虽然是硬道理,同时强调降压为主综合管理。许多地方已将高血压作为慢特病。
12.是不是血压正常就停降压药物?
答:错误,告诉大家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治疗,导致左房负荷过重,甚至心脏泵衰竭的时候,约1/3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
如果血压正常高血压患者,建议使用抑制心室重构降压药物。注意抑制心脑肾继续损坏。
13.高血压患者如何管理好血脂?
答:注意高血压患者血脂不是看血脂正常范围。尤其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mmol/l.
健康教育:低脂饮食,以非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植物油。少吃动物内脏、脂肪及肥肉等。每天每人脂肪摄入量小于25g。
药物选择:他丁类降脂药物及血脂康(中药红曲)。他丁类药物副作用:肝功能损坏、骨骼肌溶解等。
注意评估有无副作用及血脂达标。一般3-6复查血脂。
1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首选降压药物?
答:首选药物RASS系统降压药物,ARB或者ACEI类降压药物。一般血压控制130/80mmHg。
15.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处理?
答:评估胸痛是否急危重症;重视生命征测定。
重视双上肢血压测定,精准测量。
如果双上肢血压差大于20mmHg.警惕主动脉夹层瘤破裂。
紧急处理:降压、控制心率及镇痛,必要镇静。考虑转诊有条件医院手术;
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
肌钙蛋白。
必要动态复查及请心内科会诊,确诊是否心肌梗死。
16.为什么健康教育是慢病管理的圣经?
答:如果没有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就是简单开药,就是等待并发症和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健康是降压基础,需要大家积极参与。需要不要坐等治疗,而忽视预防是错误。只有我们站在上游去防病于未然。才能更好推动全民健康。
故健康教育是圣经。
17.请问大家知不知道胡大一老师慢病管理五大处方是什么?
答:即药物处方、戒烟限酒处方、心理(睡眠)处方、运动处方及营养处方。
18.高血压管理注意什么?
答:①评估用药依从性;
②评估血压是否达标;
③评估有无降压药物副作用;
④评估其他可以改变及干预危险因素情况;
⑤评估有无高血压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