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的两天周末戒掉追剧,能干些什么?
学习有作业满天,临考通宵的时候,更多的是每天悠闲三节课的时候。
工作有兵荒马乱,熬夜加班的时候,也有无所事事,任你发呆的时候。
宿舍里的姐们一起追过金秀贤的《星星》,一起追过孙俪的娘娘。工作之后,与办公室的同事一起追过芈月,追过《欢乐颂》,追过《前半生》。上学期间和工作的前两年,一旦听见别人说某个电视剧比较好看,或者大家都在追一个剧,那我也会义无反顾的加入到追剧的行列。即便看《前半生》的前十集之后,后面已经不太能看得下去,但是我还是追完了,因为闲着的时间不知道干什么。
即便是在工作午休的一个小时,用不断快进的方法也能追两集电视剧。周末不上班,把一星期更新的综艺节目刷完。刷剧的同时,还能刷刷微博,刷刷朋友圈。刷完之后像是完成了周末的休闲任务一样,获得了满足,松一口气。
但是,紧接着的是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精进》里说,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带来的收益的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被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情既影响会持续较久。
我们在享受刷朋友圈带给我们的即刻享受,享受电视剧带给我们的即刻好处和满足,而忽略了这种好处是不可以持续下去。这种半衰期较短的娱乐,就像是一个沙坑,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然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
如果把追剧改成其他的休闲方式,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最好的答案是发展一项的兴趣
这里说的是发展兴趣。在发展兴趣之前,肯定得先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会问过,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那个就是兴趣的起点。
有可能因为一些因素,我们上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毕业之后所找的工作也没有符合自己的兴趣,那么,除了学习专业和完成工作内容之外,那个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能拿兴趣作为专业,或者把兴趣当成工作的方向,那何不在休闲的时候,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呢?
有的时候总是羡慕别人画画画的好,写作写的好。善于运动,又懂得生活的情调。
与其羡慕别人何不争取让自己就成为那样的人。
工作场合,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忙于学习,疲于工作,但是人和人最大的不同通常是在看不见的地方。
曾经有一个同事特别喜欢出去玩儿,每到周末,可能是约两个同事去逛街,也可能是约两个同事看电影。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不见她跟小伙伴一起玩儿,就很好奇,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突然的一天,他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只猫,我明白了他所有的无聊时间去了哪里。
同事画的猫学习和工作总是辛苦的,所以辛苦之余我们总想用最放松的方式来度过我们的空闲时间。最好信息能直接进入脑子里,不用思考。
最懒的休闲方式,从长期来看,是收益最少的方式。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时间来检验。
一件事情,即便不能获得及时的快乐。如果从较长一段时期内看,如果它能够增强我们的身体健康,增加我们的心灵修养,或者是增强我们的某项技能,那就是一种好的休闲方式。
就像是读一本经典的书籍,写一篇文章。多用几种植物,多做一些手工,在这种活动中,陶冶性情,放松身心。好处不是即刻的,却也都被记下了,在将来的某个瞬间,能摘取长期收益的果实。
如果把追剧改成追杰出人物,把刷朋友圈改成刷经典。和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就如同把他们加为微信好友,每天捧读他们的作品,刷他们的朋友圈。
读经典不同于日常的刷朋友圈,就在于经典每读一遍总能给人带来新的收获。一本经典是读不尽的,但是刷日常的朋友圈确是无聊的。
也许刷伟人的朋友圈更引人入胜!
人的价值体现除了工作之外,还有许多方面。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构成了人与人直接的区别。而休闲时间的利用方式更多地决定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空闲的时候,不妨想想,戒掉追剧,周末我们还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