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之修心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多元、智能、和谐、自由、乖戾、浮躁等等,如果要选择一个词描述你感知的社会氛围,你会挑哪一个?
人人都想追求财富自由,确不知道自由意志的真实含义。
观察财富自由的王功权贵,焦虑、烦躁,麻花般纠结也并未远离他们。
为何会如此这般?
现代是智能便利了,但是积累业障,触发贪嗔痴的诱因也越发多了起来。历史的变迁,国人传统信仰也被砸得粉碎,有多少人还会在意自己精神家园。
对世界的感知靠的是你的心,它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感知的世界。镜子不亮了,这个世界也就暗淡无光了。
五祖慧能有一首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北派禅宗始祖神秀和尚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两者一相比较,把修心炼性讲得更加浅显明白。
大学开篇提及: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参照儒释先贤大德,从定到静到安,一砖一瓦构建心之家园。
要如何拂拭心之尘埃?禅宗有一门很好的功夫是打坐。打坐不是睡觉,不是让你停止思想,形如枯槁。而是要去觉知自己的身和心。观察贪、嗔、痴、慢、疑、见是如何起作用的;觉知色、受、想、行、识是如何集和灭的。心快乐时知道,心痛苦时知道,让心变得清净而明亮,不拒不迎,不去干扰。
古人云: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当明白身心不是我的时候,就能领略超然物外的定境之乐了。
此外,摘抄《心经》、《大学》、《中庸》等典籍也是内化明心的重要法门。
而立前后思虑频繁,翻阅了许多书籍。一心补充知识体系,只为求个明白。但越向外求,越是沉溺其中,找不着北。蓦然发现先有技术后去应对世事的假设错了。内观自省,构建好一套圆融自洽的意识体系才是树人之根本。
莫向外求,心即宇宙。杂乱无章,漫谈至此。
2018年6月11日
石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