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我们?其实是自我的选择。
最近看了德国电影《浪潮》
谁控制了我们?其实是自我的选择。精神控制而不自知是最可怖的。
《浪潮》讲的是一位高中老师因为学校活动周的选修课自己想讲的主题“无政府主义”被其他老师捷足先登。自己被迫无奈选择了“纳粹主义”为主题。进而利用五周课程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纳粹团体最后导致悲剧发生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告知观众该片由真实事件改编。真实事件发生在美国,导演把故事搬到了曾经经历过“第三帝国”的德国,实在是沉重的自省。课程的开头是有一部分学生对纳粹是抵制和反感,甚至逃避,不愿意去回顾自己国家犯过的错误,认为不该一直把这么沉重的包袱一直背负在身上。
无法猜测这位老师设计课程内容的意图。也许开头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失去了想讲主题的不满而做一个恶作剧。或是想教训一下平日懒散不受秩序的学生。总之他的建立开始起了作用。学生纷纷视他作为领袖,一切行为变的有纪律。积极响应他这项活动的其中一名叫Tim的学生表现的尤为热衷,似乎从中发现了自己从来没有体会过的价值感。看见他木讷的脸上露出狂热的神情,他是最先接受老师精神控制的人并且沉迷其中。
谁控制了我们?其实是自我的选择。观影中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在这堂课上会做怎样的选择,是随波逐流的积极参与还是特立独行的另辟蹊径。事实上我们在接受大学教育以前接受的教育方式和电影里面是一模一样的:排列整齐的课座椅,成绩好的同学搭配成绩差的同学互做同桌,穿着统一的校服,回答问题前先举手,以集体为荣,拥护集体。
谁控制了我们?其实是自我的选择。这些行为模式我至今没有觉得是不好的,我甚至觉得在心智未开,三观尚未形成的阶段,这样的教育是有必要的。至少能帮助未成年人形成集体的概念,懂得遵守秩序。
但是精神控制这点我是无法接受的。以某一人为绝对领导,对该人发出的所有指令无条件完成。除了在军队,对学生太残忍。没有完美的人,只有不断膨胀的私欲,只有在开放可探讨的环境里才是健康的推动社会发展的表现。
武志红老师在该片豆瓣的影评也发了一篇长文,是关于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讨论。该文谈到也许人只是有私欲无法得到满足和发泄出口,一个共同的组织帮他们找到了这个出口并且成为了出口,多么理所当然,也许本来不去想参与这些看起来可笑的组织,但是自己从组织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得不依附于它。有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自欺欺人。这不同于直接从组织找到价值感的人,并且这类的人是在一个组织中占大多数。他们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信仰,只是为了自己的无法启齿意图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本来认为自己是清醒的也会逐步控制精神而不自知。
也有革命者,誓死不从。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最终还是会被已经从众的大多数鄙夷进而怀疑自我。是坚持还是被裹挟,着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可惜电影里没有出现这样的革命者,反对者依然选择了与集体融为一体。世人皆醉我独醒,也许只是脑子里存在的黑白小人罢了。并没有走出更大的迷宫。
谁控制了我们?其实是自我的选择。被精神控制,并且知道自己被这样的控制着,该如何走接下去的路?是学习那些大义凛然的前辈以死亡作为最高代价警醒世人,还是大隐隐于市,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也许有更圆融的方式面对一切。执着于心中的选择,但求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