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往事062 北杏会盟
大家还在玩窝里斗或是小富即安的老套路时,齐国君臣已经找到了新目标,踏上了新的征程。什么新目标呢?
称霸。
啥叫称霸?
称霸就是要做诸侯的盟主,也可以称为方伯或是诸侯长。打个简单的比方,周王朝就像一个班级,周天子是班主任,各个诸侯则是学生,眼下正赶上班主任身体欠佳,不太管事,但是他也没任命个临时班干部代管一下,导致班级秩序有点混乱,场面有点失控,有时甚至还出现学生冒犯班主任的行为。齐同学见此情形,有点看不下去了,便开始发奋学习,强身健体,然后毛遂自荐,推荐自己当班长,替班主任分忧,管理一下班级秩序,让大家都老实点,这就叫称霸。
以前的郑同学也曾管过一些事,历史上称其为小霸,只是他没有提出自己要当班干部,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的行为不叫称霸。
还有一个楚同学,他的想法更奇葩,他想直接当班主任。这个要求显然有点过分了,班主任虽然身体欠佳,不太管事,但还不想让位,在学生中间也还有一定威望。如此一来,楚同学在大家眼中就显得有些另类了,不过楚同学的打架工夫比较了得,同学们都有点怕他,因此他就成了班上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当然,班长不是谁说想当就能当的,想当初郑同学虽然牛气,也不敢有此想法。那么现在齐同学自告奋勇的班长之路是否会一帆风顺呢?他能成功当上班长吗?能够让其它同学心服口服吗?
自从乘丘之战不战而退之后,齐国人已经两战不胜,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击,如果再出点意外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管仲的改革和政局的稳定。眼下齐国人急需找个软柿子捏捏,用一场胜利来洗刷耻辱,找回自信。就好比一支足球强队连续输了几场比赛以后,急需找个菜鸟练练手一样。选来选去,最后他们选中了谭国。
谭国,子爵封国,相传为少昊氏之后,始封于周穆王时期,地盘范围在今天山东章丘一带。谭国为什么会中枪呢?
既然要去捏人家,总得有个理由吧!无缘无故地打上门去不就成了强盗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齐国可不同以往了,咱可是有理想、讲文明、有正气,要当班长的人,怎么能容许出现这样的行为。那么理由呢?
原来齐桓公做公子时,曾经流亡经过谭国。
流亡公子,这年头缺钱缺粮啥都缺,就是不缺流亡公子,今天哪国内乱了,明天哪国灭亡了,流亡公子多了去了。
谭国国君估计流亡公子见多了,已经见怪不怪,当时一看(姜)小白一副破落户的样子,就判定他这辈子都是个破落户。基于这种判定,谭国国君来了一招狗眼看人低,把他当乞丐接待了。
小白当时的愤怒可想而知,却也无可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他暗暗发誓: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谭国,让他们再也不敢狗眼看人低。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眨眼的工夫,小白时来运转,突然来了个华丽丽地大转身,变成齐国国君了。
按照常规,齐国新君上位,各国诸侯都会派人前往祝贺,表示一下自己的喜悦之情。谭国作为齐国隔壁的弹丸之国,于情于理更是应该派人送几串鞭炮去庆祝一下。如果谭国人能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做好这篇文章,可能会让齐桓公对他们释怀,因为齐桓公的气量还是蛮大的。
既然管仲的一箭之仇可以原谅,那么或许谭国的无礼行为同样可以既往不咎。
可惜的是关键时刻,谭国国君掉链子了。楞是舍不得几串鞭炮钱,没去表示自己的喜悦之情。小国无礼,大国有理,谭国就这样被齐国人盯上了。
再八卦一下,《诗经·卫风·硕人》中有一句谭公维私,意思是说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公就是谭国国君,而庄姜和齐桓公都是齐僖公的儿女,是姐弟或是兄妹。按照这个关系推断,谭国国君很有可能是齐桓公的姐夫或是外甥什么的。
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了。只是当初你都不认我这个亲戚,凭什么现在我就得认你这个亲戚呢?
于是,鲁庄公十年冬天,在结束乘丘之战之后,齐国人出兵灭了谭国。谭国国君被迫逃亡莒国,不知道此时同样尝到流亡滋味的他,会作何感想?
第二年冬天,齐桓公又娶了班主任周天子的女儿共姬。
这里简单说说周代的嫁娶,周代嫁娶规定同姓不得通婚,只有异姓才可以通婚,譬如周王室和鲁、卫、吴等国都是姬姓,不能相互通婚。《论语·述而》中陈司败问孔老夫子:鲁昭公知礼吗?
孔老夫子没头没脑地被问了一句你领导懂不懂得礼数?也没多想就直接回了一句:知礼。
没想到不久陈司败就对孔老夫子的弟子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结党营私,难道君子也结党营私?鲁昭公娶了吴国的同姓女子,称之为吴孟子。如果说鲁昭公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的?
这里,陈司败就抓住鲁昭公违反同姓不能通婚把柄,认为他不知礼。
巫马期又转告了孔老夫子,搞得孔老夫子也挺尴尬,但又不能明说自己国君的过失,只能进行自我批评,自嘲说:丘也很幸运,如果有点过错,别人都会知道。
两国通婚,女方需要有本国姐妹或是侄女作为陪嫁之外,其它两个同姓国家也要送去女子陪嫁,所以才有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的说法。这些陪嫁的女子称为媵妾,地位比正夫人低。将来她们如果想要咸鱼翻身,先得自己的肚子争气点,能生个大胖小子,然后还要有中五百万大奖的好运气,大胖小子能当上天子或是国君,最后就能母凭子贵,坐享清福了。
只是话虽说得轻巧,实际上这个过程堪比过五关斩六将,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多头将得完全由不得自己,只能听天由命。现在满屏的宫斗剧在那里斗得你死我活,乐不疲此,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为了这点事。
另外,周天子作为班主任,级别比学生们高,嫁娶的程序稍有不同。嫁女儿时,周天子自己一般不出面,而是派人先把女儿送往同姓的诸侯国,比如鲁、卫等国,然后由这些同姓诸侯国主持婚礼,把女儿嫁往男方,从而突出周天子的地位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不过,周天子娶亲时好像没有这个要求,但是小国仍然无权直接和他通婚,要先把女儿送去大国,然后由大国代为主持婚礼,嫁往周王室。当年鲁桓公在位时,就做过两次承办国,一次是齐襄公娶周王室的王姬时,鲁国代为主婚;另一次则是纪国嫁女,也由鲁国代为送嫁到周王室。
联姻,是当时拉近异姓国家最有效的政治手段之一。同姓自不必多说,本来就是一家人,异姓一联姻,也成了一家人,最后,整个天下都成了一家人。一家人,有事大家就好商量了。有事都好商量了,那还有啥事?世界和平,天下大同就可以轻松实现了,这就是联姻的魅力。
齐国作为当时的异姓大国,自然是周王室联姻的主要对象。前面齐襄公娶了王姬,现在,齐桓公上台,周天子当然需要重新考虑两次联姻。另一方面,齐桓公怀揣着称霸当班长的梦想,也需要和班主任周天子搞好关系,而联姻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拍即合,很快有了成果。
找回了自信,拉近了关系。没过多久,齐国人崭露头角的机会来了。
一年后,宋国爆发了南宫长万叛乱事件,嗅觉敏锐的齐国君臣察觉到,这是一次毛遂自荐的绝佳机会。
在宋国叛乱基本平定之后,齐国人向宋、陈、蔡、邾、遂各国发出邀请函,邀请各国到齐国北杏(今山东东阿),共同协商宋国乱后重建事宜。
![](https://img.haomeiwen.com/i6365412/7bac4ffc9d8467b6.jpg)
助人为乐,这是好事啊!再加上牵头的是齐国,帮助的又是宋国,都是大国,不好得罪。
最终除了遂国之外,其它国家都纷纷派来使者参加会议。开会嘛!反正就是听听报告,喝喝茶,举个手,发个言,最后再盟个誓,发个联合公报什么的。
但是,这次会议使者们发现有点不一样,程序上倒是没什么问题,基本还是老套路,只是牵头的齐国人竟然自告奋勇地担任了大会盟主。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这个身份是班主任周天子的私有产品,未经授权,严禁使用。没想到,现在齐国人未经授权就自己爬上去了。这让各国使者感到非常惊讶,大家不免窃窃私语起来:
齐国人想干什么?难道也想学楚霸王,变坏了?
不会吧!前不久齐国国君还娶了周天子的女儿,最近好像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应该不会吧!
可是,他自封盟主,演得又是哪一出啊?
我看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看看齐国人倒底想干什么?
……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由于参会的国家大多都是些小国,宋国又是受益国,加上现在又身处齐国,因此谁也没有公开反对齐国人的举动。另一方面,齐国人除了自封盟主以外,也没做出别的出格举动,更没有逼迫大家签订什么不平等友好条约。相反,倒是紧紧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帮助宋国乱后重建的建议。大家看齐国人表现还算正常,没整出别的什么幺蛾子,就和往常一样,按照正常程序在盟约协议上签了同意。
北杏会盟的成功举办,使齐国人真正迈出了称霸的第一步,他们向全天下传递了一个信息:齐国人要当老大了。
对于遂国人的不请假,无故缺席行为,齐国人也没有听之任之,马上给出了反应。
遂国,妫姓小国,地盘在今天山东宁阳一带。
北杏会盟结束后的同年夏天,齐国人杀鸡给猴子看,出兵灭了遂国。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