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整部《论语》翻来覆去,就讲了两个字“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果能成就这种境界,大概就是完美人设了吧。
少年戒色“食色,性也。”戒色大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是没有享受过“鲜”的少年?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叫《香玉》的文章,文中的书生看到两位美女,艳丽双绝,“生暴起”。我被“暴起”这两个字惊呆了,翻译过来,就是猛扑上去,是不是有狼遇上羊的感觉?
据说《红楼梦》曾经有一个名字叫做《风月宝鉴》,如果红楼只写到前二十回就戛然而止的话,确实叫这个名字更合适。我们看看前二十回发生了哪些少年风流:
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十三四岁的贾宝玉在梦里和秦可卿柔情缱倦,软语温存,难舍难分。醒来之后,又强迫袭人和她一起再次享用梦中云雨。
第十一回贾瑞见熙凤起淫心,完全忘却了凤姐的手段,无视人伦,妄想着和凤姐约会。到了夜间,藏在胡同里,忽看见黑魆魆地来了一个人,不管青红皂白,如饿狼扑食猫儿扑鼠一般,拉了裤子,硬邦邦地就想顶入。后来,临死之前,看到风月宝镜里面美人儿在召唤她,又进去云雨。没气之后,身子底下还湿了一大滩精。
先不说秦可卿是不是因和贾珍的风流事而死,这是桩悬案,回到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小小年龄,情种一个,和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私通,也才几日,就夭逝黄泉路了。
如果说孔夫子正襟危坐地劝少年要戒色的话,曹公则是用鲜活的事例血淋淋的教训展示给世人:少年啊,莫要沉溺在欲望中,那是一条不归路。
如果两位前辈的话你都不信,那么再听听张无忌的母亲殷素素临死前对儿子的忠告:“孩儿,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
人至中年,血气方刚,无论从体力还是心智上,都达到了人生巅峰。看,很多中年人走路的姿态都是来势汹汹的,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只有“进”没有“退”,有能力斗,有精力斗,便要咬着牙挣个你高我低。
像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宫二,“眼睛里只有胜负,没有人情世故”。要强,刚烈,年轻气盛,心高气傲。
父亲临终之言:不问恩仇。她说:父亲是为我好。但他的仇不报,我好不了。
师叔劝她,许多事情不在人事,在天意。她倔强地回:我就是天意。
然而,她的爱情她一生的着落在哪里?诚如她说,“从此我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事,回头无岸。”
红楼当中最爱斗的是王熙凤,她骄傲地像只凤凰,俯瞰着芸芸众生,“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一夫当道,鬼神难挡啊。但是这只凤凰立在冰山之上,她如此强势,造就的后果是什么呢?眼中没有天地众生,唯我独尊。最后一曲《聪明累》让人无限唏嘘:“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
所以,中年人要学会低调谦虚,可以像魔教教主任我行一样纵横江湖,但不可专横跋扈,没有敬畏之心。
老年戒贪细数这世间,有几人可像范蠡的选择一样,泛舟西湖,功成身退?
有太多的老年人,放不下昔日的荣辱,丢不开名利的枷锁,焦心着儿女的将来,牵挂着往日的恩怨……“放下”二字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却很难。
红楼当中的贾母是一个活得很通透的老人,岁月静好时,她带领儿孙吃喝玩乐,尽享生活之美好。她自称是老废物,若没老顽童的心态,怎可在勾心斗角的豪门活得如此轻松自在?
人至老年,当放下机心,用赤子之心看待这个世界,生命已经贴着冬天的季节,负重前行是很辛苦的事儿,眼中有着春天的嫩芽,才可挨过这漫漫严冬啊。
君子三戒,是你我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