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81. 周颂•臣工之什•有瞽[gǔ]
《有瞽》是一首描写祭祀时乐器场面的诗。
-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
盲乐师啊盲乐师,聚集周庙前庭上。钟架鼓架摆设好,五彩羽毛架上装。小鼓大鼓悬挂起,鞉磬柷敔列停当。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一齐都奏响。众乐交响声洪亮,肃穆和谐调悠扬,先祖神灵来欣赏。诸位宾客都来到,一直听到乐曲终。
瞽: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
庭:指宗庙的前庭。
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
虡:悬挂编钟编磬等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
崇牙:古代乐器架横木上刻的锯齿,用以悬挂乐器。
树羽:在崇牙上装饰的五彩鸟羽。树,插。
应:小鼓,有四足,也叫足鼓。
田:大鼓。
县:“悬”的本字。
鞉: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
磬: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
柷: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中有椎柄连底,以木具击之作声,为开始演奏的信号。
圉:即“敔[y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作为演奏结束的信号。
备:安排就绪。
箫:古箫如今之排箫,是以小竹管排编成的。
管:管乐器,即笛子之类的乐器。
喤喤:乐声洪亮和谐。
肃雍:声音和谐舒缓。
戾:到达,到来。
永:终,一直。
成:指一曲终了。或解为乐之一阕。一说此指祭礼完毕。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周颂》31篇,当产生于西周时期。
《臣工之什》: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