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动态是不是真的过得好?

2018-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SG亦兮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10年高考后才用的手机,那时候的手机主要功能就是通话和简讯,没有五花八门的游戏,没有各种App,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打不完的字;那时候想要记录和留恋的东西很多,可是手机内存很小,又还没有买笔记本电脑,于是手机里留下的简讯都是经过一遍遍筛选后而确定的。然后在闲暇时分看看那些留下的通话记录和短信,倍感亲切。

  除了通话和简讯之外,再用得比较多的联系方式就是扣扣,玩得较多的游戏就是扣扣农场。不同的时间里会找不同的人聊天,联络感情,纯粹的,每天都会发至少一条动态,记录生活,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这时的记录,没有图片,也没有特别丰富的表情包,,一是为了告诉以后的自己今天发生了什么,二是为了告诉扣扣里的好友我今天都做了,并希望得到相应的安慰或者鼓励,三是传达一种我还好的信息。课余时间也会玩玩斗地主和扣扣农场,帮好友施肥和浇水等,觉得也是一种沟通,告诉别人我也玩这个,现在的等级,或许隐藏有我们有共同的娱乐方式。

  后来,手机逐渐升级和更新,手机上也能玩各种各样的所需内存稍大的游戏,也渐渐会玩微博了,网络虚拟越来越开放,于是扣扣和微博同步动态,数量不减,频率也不减;但是逐渐减少了高兴的动态,增加了不愉快的动态,图的是得到虚拟性的安慰,当然,看到好友的评论也会稍减不安,或者接到好友的电话也会很开心,有朋友关心真好,实用性的建议也多,也会慢慢觉得其实难过的事都不太算是事,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接着是微信慢慢流行使用,各种娱乐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产品的使用内存和存储空间逐渐增大;心理承受能力慢慢增强,自我认知也逐渐开始变化,于是,动态的频率不再如以前那样高,但是也会两三天一条或者遇到什么大事或者觉得特别开心和值得纪念的时刻发动态,把不太好的不如意的悄悄隐藏,自己慢慢消化,考虑的是怕关心自己的人担心,怕有心之人嘲笑,所以尽量报喜不报忧。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淘宝、微商,各种电话和消息推销,所以扣扣的好友和微信里的部分好友也会是营销的一份子,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偶尔发条吃大餐或者去哪玩的动态,有人会说你在炫耀,尽管附带了一个坏笑的表情,或者发条买了新的什么东西,下面评论的总有好坏,你会发现你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都被人有心或无心的给曲解了。

  有时虽说喝碗“鸡汤”,养好自己,管别人怎么去说吧。可到底是人言可畏,到底该怎么做,思考的也多了,责任也慢慢有了,压力也渐渐大了,于是,选择性的去发动态,中性的,不偏不过,然后慢慢的不骄不躁,发一些实用性干货,偶尔发点鸡汤性文章,需要简单的帮忙也会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再答谢那些给你支持和帮助了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完善,才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并不像表象那样,不停的忙碌在家庭——工作——生活之间,有时是顾此失彼,有时是都顾不上,但有回旋的余地,于是想起来了还是会发条动态,这时我想多是为了自己鼓励自己,起着警示或者借鉴的作用,也会时不时的为别人点赞,打气;可一旦经历到家庭工作生活都没经营好,感觉无能为力时,什么动态都不想再发了,是极端不好的一种,特难过,但仍然不停的忙碌着,尽管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有一种艰难的消化的状态——遇之淡然!连朋友的动态也只是选择性的给出回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