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特供】这3本书,影响了我的后半生!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聊聊读书的那些事儿~
【剧透】文末更精彩!不容错过!!!
科普“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据说,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的力量。
实际上,同一天也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2016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
你超过人均了么?还是拖人均后腿了呢?
我自己的情况,是以2014年为分界线。
2014年以前,除了法律书外,其他书的阅读量为0——对的,以前我只读专业书。作为普通家庭成长出来的乖乖女,毕业后进入律师事务所,一直埋头于法律世界,工作是法律,爱好也是法律,周末还是法律。嗯,爱好加班!
当时,我以为,我未来的路非常清晰,就是从小律师到大律师,从合伙人到管理合伙人。
Change.png2014年,当我从法律世界里抬起头来向外看时,我开始读书,每年200本左右。
如今,我未来的路并不那么清晰了,因为现在的我有更多的能量,有更多地选择项——这得益于读书。
现在回头看,若要我在这500本书里推荐50本书的话,我可以轻松地列一个书单。若超过50本,则有些勉强(好书率只占10%呀)。
在这50本里挑出top10的话,也比较容易。
可如果是挑出top3的话呢?那得非常慎重!
挑来选去,我推荐这3本书——三本已影响了我后半生的书!
Top1:《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样读书就够了》.jpg赵周老师的这本书位列榜首,真真不是广告,而是真心的!!
原因有两点:
第一、这本书是关于读书方法的书,是授人以渔的书。
对大家而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看!
我举个栗子,《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大家都知道的哈,因为它总是摆在书店的显目位置上。
可过去,我一直认为它是“鸡汤书”。为什么呢?
因为我从小的枕头底下就有一本《优秀青少年的7个习惯》,我还清楚记得是从新华书店买的,当时可宝贝,奉为经典,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一眼。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那本书我都没读完——每天看一眼,都没能看完……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虽怦然心动,可迟迟未动,甚至书都没读完,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其实我们不会读书!对,除了考试外,我们不会读书!
所以,以前我对《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很反感的。
可是,当我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学会拆书之后,我发生了改观,立刻下单买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收藏版。这次,我不但奉为经典,而且用拆书法细细研读。然后,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这真的是好书呀!!!此处省略赞叹之词1000字。
咳咳,大家回神啦。我现在不是在推荐《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而是在推荐《这样读书就够了》——只有我们会读书了,我们才能读出好书里的料。
同样一本书,对有的人是牛嚼牡丹,对有的人却是欲罢不能。两者的差别在于会不会读,会不会品,成年人需要正确的读书方法!
第二、对我而言,这本书除了介绍拆书法外,还介绍了一个小“团伙”叫做“拆书帮”。
在拆书帮内,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收获了最宝贵的一群人和爱与温暖。此处省略10000字,不然,这就是一篇介绍拆书帮的文章啦。
发一张我最近的简介,我在拆书帮内的经历,可窥一二。
崔律美美哒 简介.png我是个很幸运的人!因为我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读书就够了》,遇到了拆书帮。所以,在读书这件事上,我没走弯路,读书给我的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和记忆。
Top2:《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
《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jpg这是一本讲“优雅”,扩大点说,讲“修养”的书。
书中是关于优雅穿衣、精致生活、完美聚会等的女士话题,但想必男士读来也会收获颇丰。
这本书给我的个人修养,诸如言行举止,影响很深远。
我们80后这一代,父母是60后,他们年轻时吃不饱饭,是穷怕了的一代人。在普通家庭里,父母与学校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称之“一白遮百丑”都不过,而对于我们的个人修养和礼仪方面极少关注。
如今,我们这代人长大了,市面上教知识和技能的书籍,特别多。比如,沟通、时间管理、职场、自我管理……。
我们也很“现实”,而且很“急迫”。诸如1小时教你学会说话/画画/思维导图……之类的文章和课程特别受欢迎。
于是,职场礼仪、宴会礼仪……很多职场人做的不好而不知,恰恰都被领导和客户看在眼里。
而古人讲究做“君子”,其意从指代地位的崇高,演化为指代个人的德行修养。即,不仅学识,个人修养也很重要。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大学》又载: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这本书虽然是写的是巴黎式的优雅生活,但其中蕴含的“慎独”等观点与我们老祖宗们不谋而合。书中告诉我们,即使我们一个人生活时,也要用精致的物品,穿精致的睡衣,举止优雅,这是尊重自己、爱自己的表现。
书中还介绍了巴黎人只有10件单品的迷你小衣橱,这点对于习惯国外(可能是日本)穿衣风格——每天换衣服,每周不重样——的我来说,也震动极大。自那以后,我开始缩减衣柜里的衣服,并且开始爱上复古长裙。
下面是我的一位徒弟来拜师时的拜师贴部分内容:
拜师贴.jpg现在,与我接触较多的赋能班同学们和喜乐的伙伴们墙裂建议我开小课,要我介绍关于穿衣、优雅等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这本书功不可没。
Top3:《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Uploading 拜师贴_282566.jpg . . .]](http:https://img.haomeiwen.com/i1410384/be40ff62eb5e5a7b.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我的其他文章里有介绍过,自从掌握读书这门手艺后,我就像拥有了一把钥匙,在山中开启了一个藏宝库。库门打开后,里面是一箱箱亮闪闪的宝贝,有沟通、有职场、有时间管理……。这其中,最让我怦然心动的那箱宝贝,莫过于“情绪管理和积极心理学”——它真是一个神奇的、充满魔力的学科。
我做了10年的时间实录,后来知道,这属于“时间管理”;
我做了10年的笔记,后来知道,有一门学科叫做“笔记术”;
我做了10年的办公室整理,后来知道,有一门学科叫做“整理术”
……
这些我都能理解,因为我们管理和改变的都是“客观的”物,可以视作一门科学。
可若说人的情绪也能够“管理”,一个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一个人是不幸还是幸福……这些也能够“管理”,真的让我打开眼界。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并非是“情绪管理和积极心理学”里的代表作。但这本书是小说体,用故事的表现手法,通俗易读,推荐给大家。
书中有一副“选择地图”,介绍了两种道路:学习者道路与评判者道路——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Choice Map(书中有中文版).jpg过去,我在工作中不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可能来自于对自己和对别人要求高,可能来自于工作压力大,当然也可能受我老师的影响(捂嘴笑)。有时事一多,免不了对助理、对很多事很暴躁——这是书中提到的评判者道路。
之所以踏上评判者道路,不是因为“故意”,而恰恰是因为“无意”,即我们下意识地、不假思索地就走向了评判者的不归路。这条路上的人,经常问的问题是:这事该怪谁?他们怎么这么笨?我何必白费劲?……焦点在于责怪批评。
书中还介绍了另外一条路——除了“下意识反应”外,我们还可以“主动”去思考、去选择——“学习者道路”。这条路上的人,经常问的问题是:我的假设是什么?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还可以怎么做?……焦点在于解决问题,最后实现双赢。
走上学习者的道路,也很简单——改变“提问”方式!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轻易不“暴躁”了(脸红)。
前方高能: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从500本书中挑出这3本——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3点感悟,分享给大家:
感悟一、读书不是一件短期见效的事!
这3本书都是我自读书以来最早入手的一批书,至今已经2年多。
我发现,人的改变,都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的。
我们不可能读完《这样读书就够了》,一夜之间就成为会读书的人;
我们不可能读完《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一夜之间成为更优雅的人;
我们不可能读完《学会提问,改变人生》,一夜之间成为学习者道路上的人;
可2年之后,读书、优雅、学习者心态,这些能够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而现在回头看,2年的时间,却不过弹指一挥间。
读书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事!
所以,我们在读书或学习时,真的有必要那么“急迫”吗?追求一个月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必要吗?——这点值得我们深思。
感悟二、读书不是一件能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事!
前面介绍了,我读了500书,却只能推荐50本。
我问自己:这个概率好低呀,以前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吗?
思考之后的回答是:当然不是无用功。
虽然很多书,我没有推荐,那是因这本书中有价值的部分可能只有10%,没有达到我推荐的标准(60%、80%)。但并不代表读这些书没有用。
最简单的表现:这些书,虽从我的书架上挪到箱子里,但我依然不舍得送给别人。
举个栗子,当初我对笔记术感兴趣时,几乎买全了市面上此主题的书。若论推荐的话,不过只有几本。可其他书,对于我对笔记术知识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
换言之,如果当初我没有看这么多书,而只看这几本好书,投入产出最高效,那这样做会更好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读书不是一件能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事!
感悟三、读书不是一件能偷懒的事!
有些人读书,追求“速度与效率”,迫不及待地每天读1本,最好每天读10本。工作忙没时间,那就听书,以为15分钟听完一本书,就相当于自己读完了这本书。
可是,2年后呢?
我想,2年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依然是“看起来很努力”,在“做自己”——因为并没有太大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事想偷懒——有问题。
这个问题不展开讲,不然又是一篇关于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文章啦,哈哈。
我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人和人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富二代,有的人生下来就是貌美如花,他们比我们有钱,他们比我们漂亮。
可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自己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收获了多少?——上天自有一杆秤!无需和别人比,只要和自己比。
读书,让我们变得更美好!
这是我加入拆书帮两年多来的感悟!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