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已识愁滋味——少年抑郁
小忆是一名高三的学生,高考结束了,她勇敢上街开始一份主题为“人们对抑郁症的羞耻感”的社会调查。之所以会选择这个主题,与她过去两年的经历有关。
在高三的一个午后,下着瓢泼大雨,在公交车站等车的小忆,身上被大雨打湿了,压抑极了的小忆无助地拨通爸爸的电话,当电话接通的那刻,小忆奔溃地只对爸爸哭着说了一句:“爸爸,我好像抑郁了,我不想活了。”小忆爸爸只说了句:“你在哪?我过来接你!”。
小忆后来回忆说:“当自己把心里积压许久的”抑郁“两个字说出口时,好像自己的心情轻松了那么一点点,好像我是可以被理解的,我是因为抑郁了才这样。”
小忆爸爸接到小忆后,只是抱着一直哭泣的小忆,什么也没说。见小忆情绪平复了点,他们才缓缓地开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小忆爸爸看出了小忆的疲惫,让她换好干净的衣服后,温柔地对她说:“没事,爸爸在,妈妈在。明天带你看看医生,如果真的病了,那我们就好好治病。累了,先睡一觉。”小忆一句话也没说,闭上眼睛,慢慢地睡着了。小忆爸爸小心地开着车,担心车的颠簸吵醒了小忆。只是这一路的心情,只能小忆爸爸自己慢慢咀嚼。自己如此开朗的女儿怎么能抑郁了呢?她到底怎么了?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小忆妈妈后来说:“当他们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说小忆病了,可能是抑郁症。我当时头脑一蒙,但理智告诉我,我不能表现出来,我得给小忆一颗定心丸。所以当时我只比较平静地说:要是生病了,那我们就好好休息,不行的话就休学。”后来小忆告诉我,正是这句话给了她力量,她说:要是我像有的家长那样劈头盖脸地说她不理解她,她当时就直接从窗户跳出去了”。所以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是那么关键。
第二天,小忆的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小忆来到医院,他们这时才知道,女儿因学习压力过大,曾经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第二天上课没精神,她想集中注意力听讲会用小刀扎自己一下。如果不是怕周末回家被爸妈看到伤口,她都想划上去。而在爸妈心中,小忆很开朗,在学校也参加组织很多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多次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她朋友很多,头脑也还是比较灵活的,虽然成绩不是那么拔尖,但也还可以。而小忆在步入高三这一年开始希望自己能上个更好的大学,所以更努力。但她给自己压力过大,看着周边同学的努力,她压力更大。所以出现睡眠障碍,抑郁情绪,甚至自残。
后来,小忆开始走读,爸爸妈妈轮班送小忆上下学。他们希望小忆在那种紧张的环境中呆的时间少些,回到家可以调整一下,回家的路上,他们和小忆的交流也会更多些。而小忆的爸爸妈妈很认真地按照心理医生给出的建议,全身心接纳她。经过几次家庭治疗,妈妈也更理解了小忆,对小忆不再要求那么高,她们母女的关系也渐渐更柔和。小忆说到那段时间开始家里的氛围是很温暖的包容的,这让她非常舒服。
在一家人积极治理积极调整下,小忆慢慢走出了抑郁。虽然在最紧张的高三这一年,她在学习上放慢了脚步,但对她来说,对她们家庭来说,似乎这是一段重生的开始。最后,小忆和家人一起商量下,小忆打算出国留学。那个阳光开朗的女孩脸上的笑容回来了!
小忆是幸运的,有觉悟很高的父母,陪伴她一起走过这一段艰难的日子!可见,家人的陪伴是抑郁症患者们最需要的!理解她,她的言语,她的行为,她的情绪,每一个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对于现代节奏很快的时代少年来说,许许多多的少年已识愁滋味。
愿我们每一个少年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