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八岁:没钱没地位,朋友渐少,恋人未到
二十七八岁可能是一个人最慌乱的时候。
那种慌乱的感觉,就像李晨做不成爷们儿,就像吴亦凡约不到炮。
一个大学毕业五年的人,如果还没有稳定的事业,没有稳定的伴侣,有可能就会抓瞎。不知明日何往,不知何人将依,昔日所有的踌躇满志难免会陷入自我怀疑。明明自己还很年轻,却总觉得老得很快;明明时间还很多,却总觉得来不及。更可怕的是,周围的人都在劝降你。
我和不少身边的同龄朋友,都身处这个怪圈的囹圄。
01
上班几年职位没提升,工资也不怎么见涨,但老板和客户的古怪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疲于应对。身边有同学入了风口行业扶摇直上,已成年入百万甚至千万级的老板,羡慕嫉妒恨都不足以形容自己复杂的心情。看看自己微薄的工资,好怕到了30岁的时候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更何况30岁已近在咫尺。
想培养几个兴趣爱好,发现时间就像直男的乳沟,怎么挤都没有。
想抽空谈个恋爱,发现不怎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还发现连自己都不容易养活。
眼见着昔日胸怀天下的朋友收了翅膀,敛了桀骜,一个个在工作中变得沉寂与踏实。越来越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前些天,我在机场送别这座城市里最后一个朋友。他渐远的背影与行李箱,如同那日沉落的夕阳。爸妈在老家给他买了房子,安排了工作,劝他回去。劝了几年,他终于同意了,在这里干了几年没啥成就,也许回老家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走之前我们一起吃了一顿烤串儿,他开开心心地告诉我父母帮他还房贷,一个人住,只需要安安心心地工作,一心一意地撩妹就行了。
人生就是这样,身边的朋友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离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可即便有朋友聊天,对于内心惶惑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与自己对话,人生的所有问题基本全靠自己解答。
二十七八岁,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02
不管你混得有没有个人样,这个时候四路诸侯纷纷起义,众亲友倒戈相向,要为你安排一个他们认为幸福美满的人生。最典型的就是让你赶紧找个对象,光速结婚。
我的外婆总劝我赶紧找个女朋友结婚,每次回老家一听说我还单身总是满脸的不悦,她还威胁我说不找女朋友就不上我家来玩。
“你现在再不找,过了30岁就没有人要了。”
“再不找,好姑娘都让别人挑走了。”
在老一辈的人眼里,晚婚是一种罪过,过了30岁还不结婚简直就是不肖子孙。
我会没人要?
我妈对外婆说:你管那么多干嘛,他不结婚也所谓嘛!
我妈很开明,主要是她觉得我目前这种条件有点坑别人家姑娘。不给别人添堵,是我们家的优良传统。
有也不少人招架不住家里人的压力,纷纷被迫求偶。于是,他们的求偶理由里有一条客观因素:父母催得紧。
我建议你找对象的时候,尽量不要选这种人。被家庭所逼才求偶的人,至少说明TA还没有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连结婚如此重要的人生大事还要受制于人。一个人如果迫于压力要跟你在一起,那你很可能只是TA释放压力的一个缺口。一但这个缺口被填补,你在TA心中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为了成全长辈愿望而结婚,本质上是一种愚孝,是对自己人生和伴侣的不负责任。愚孝的人,在处理家庭关系的时候,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偏向父母,无视伴侣的权益。因为你并不一定是TA的爱人,可能只是TA爸妈的刚需。
别去相信什么“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你可能听过谁谁谁爸妈介绍相亲3个月就结婚,婚后生活甜如蜜转年生个大胖小子的美好爱情故事。这类故事是幸存者偏差,多的是那种无奈之下结婚婚后更无奈的狗血剧情。你赌不起。
只有你自己愿意且快乐的时候,你才更有可能找到真正理想的伴侣。
03
二十七八岁,没钱没地位。想当老板没能力,想做鸭子没勇(体)气(力)。这个年龄段还没有成就的人,很容易掉落寂寞之中:朋友在渐渐剥离自己的生活,暂时也没有能交心的对象。
二十七八岁之所以会慌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即将到达30岁这个坎。30岁,是一个社会公认的标准线。一般认为,你应该在这个时间之前,完成成家和立业这两件事。人们会不自觉地告诉自己:如果在这之前还没有混出人样,这辈子基本上就这样了。
但30岁可以不是你自己的标准线,如果把这个标准线延后,你还有很多时间。
马云在35岁成立阿里巴巴;
柳传志40岁成立联想;
任正非43岁成立华为。
你不一定能成为这么大的人物,但他们的事迹至少可以说明30岁并非真的能定你一生的乾坤。所以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即便你一事无成,也不要自乱阵脚。这个年龄,需要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求取一种平衡,别被他人催得心慌。
还要培养出一项关键的能力:对抗寂寞。
一个能成事的人,内心一定得足够强大,而内心强大的一个必要条件便是学会自处。如果你无法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很难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
朋友渐少,恋人未到,难免寂寞。但寂寞是一个人的常态,它很难彻底清除,但可以被排遣。“人无癖不可与交”,你总得找到一些自己钟情并乐意投入的事,让自己浸淫其中。而这点小趣味带来的充实,足以凌驾于倾诉欲和性快感之上。
不害怕寂寞,不担心暂时没有成就,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