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琴童问题与教学反思
每个琴童,都有自己的性格。
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进度,就要落实到一对一的针对性教学。绝对不能像批量生产一样照搬。
教学相长,教师也得在教法上有所创新,在能力上长足进步。不然孩子们的问题足以问倒你!
陪练课
陪练课以纠错为目的,同时提醒平时练琴的要点,时长,加强主课学过的知识点。
陪练课也是陪聊课,需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和需求,了解他们时间安排和日常生活,从而给他们合理化的练琴建议。
主课琴童1
三四年级的琴童,开始有自己的思想。
不怎么练琴,反而喜欢研究理论。想看看曲谱为什么要这么写。
个人还是比较爱带不想太多,只听话照做的孩子,而不是不练琴瞎逼逼的学生。但不得不说,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教师要对教学材料有深入的研究,还需有谦逊的态度。如果学生问的暂时不懂那就承认,而非恼羞成怒,就把这个学生放弃掉。
理论无论研究多少,都要把学生引导到认真练琴上来,才能看到直接的进步。
而且总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或许人家以后在理论方面会有更高建树呢?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现在为师,以后不定如何。
先审慎自身,调整教法,对曲目细致入微!
主课琴童2
可能算是个天才学生,记性绝佳,教师示范一两遍,就能马上哼出全曲。
幼儿园大班,活泼好动。
她最大的问题就是节拍不稳定,知道旋律却没法按照曲谱完整连贯弹奏下来!
孩子弹琴之前要先学会唱谱,唱对了,唱稳了,弹奏起来才会减少只知旋律,对不上节奏的尴尬。
带着孩子多唱。多打节拍。玩一些节奏游戏。
主课琴童3
入门一年仍然进度缓慢,情绪低落,反应迟缓,表情僵硬不自信的小朋友。
接到手后,发现她练琴还是很自觉刻苦的。但是识谱太慢,只能从头教起。
可见,识谱反应快慢在学琴路上很是重要。
识谱快,错音就少。上课节奏就会快很多。
识谱快,接受新知识也快,教新课就能说更多内容,而不是抓着认音符。
识谱快,琴童回去练琴老师也比较放心。
真心推荐这种学生,加组陪练课。
省钱省时间,那就教师录下示范视频,回去练琴时候对着弹,尽量减少犯错。
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加强识谱的训练。宁愿拖上几次课的进度,曲子都不要怎么弹,求立马反应出每个音来!
主课琴童4
十级曲目的大孩子练琴都已经有了经验与自觉,十级曲目的艰深主要在速度与力量的控制,外加情感表达。
一般两三次课就能把全曲摸下来没啥错音,但考级的孩子都有一定的程序化学习偏向,只要曲子摸下来就行,管他弹得如何。
这是非常危险的。不排除能力很强的学生,弹得没心没感情,整曲也处理得不错。
但更多时候,曲目标注记号上,强弱的变化,每个音的触键音色选择,都要要用心去感觉,去表达才行!
十级曲子速度大多很快,有些学生却连基本手指都还塌着。后期压根快不起来,更别说控制音色了。
从根上讲,要去改变他们,得让他们自己有耳朵会聆听。有脑子会判断。怎样的音色是乐曲所需要的,怎样的触键方式才能达成目标效果?
老师只是引路,十级往后,他们完全都可以自己当自己的老师。他们得学会在练琴上自立!
主课琴童5
一个调皮蛋,幼儿园孩子能坐住20分钟很不错了!要求不能太高。难的曲子新的内容一定要先上。
最后让他们展示旧的曲子,可以给他们录视频,可以给他们小奖励。
但是上课一定要严格点,该有的进度要保证,剩下时间就由着孩子性子。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乐曲赏析的能力,可以老师多演奏,多引导互动,问询孩子的喜好与听觉感受。
虽然刚学的小册子都不难,时常被问到“老师,你这些曲子都会吗?”时,可以很粗气得回答“当然啊,不然怎么当老师!”也能在他们随手挑一曲时立马演奏出来。
然而回头想想,如果这是高级别的学生问出这样的问题!场面是否会有点难看?!
所以给自己先定个小目标?
把九级十级曲目自己也都拿下来!学生作妖时候,炫出来让他们瞧瞧!他们也更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