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而生
婴儿和妈妈的身体分离那一刻开始,便开始了“生长”,作为妈妈如何去陪伴孩子的生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父母不仅是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还要建立属于彼此的深厚的情感的连接,给与孩子“心”的陪伴。然而,怎样做“心”的陪伴呢?一直困扰着自己。
去年的11月,走进萨提亚心理学的学习。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以人为本,以达到人的一致性为目标。这让我对人的自我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如何更好生长呢?成长过程中,究竟需要怎样的心灵的陪伴呢?带着困惑,走进了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亲子关系工作坊。
正如林文采老师所说,生命的诞生就具有生长的天性。植物依靠阳光、空气和水等营养的供给就可以自己光合作用而生长,而人类也如此,给与足够“心理营养”时,也能够向阳而生。什么是心理营养?三天的工作坊,让我有了清晰的认识。
依据林文采老师提出的“心里营养”包括无条件接纳、重视、安全感、肯定、赞美和认同,认知,模范、榜样!
一 无条件接纳是爱的源泉
什么是无条件接纳?无条件接纳和溺爱有什么区别?曾经认为,父母的无条件去接纳孩子的状态,接纳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样的理解,觉察到似乎是默认孩子的行为,这和溺爱没什么不同啊!对于什么是无条件,林老师给了清晰的解读。所谓的无条件,指孩子的无条件,如刚出生的婴儿,只具备基本的生理活动,不具有其他的能力,像这样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无条件”,“接纳”指父母的接纳。也就是父母接纳“无条件”的状态的孩子。“无条件”状态,可以是阳光的,自信的,也可以是低落的,自卑的;可以是“金榜题名”,也可以是“平庸平凡”,甚至“失足千里”。做为父母,要做到接纳,只因为孩子就是自己孩子,孩子就是生命,生命重于一切。这样的接纳,孩子感受到生命是被尊重的,且生命的存在即价值,因此生命之花“价值感”得以开放。
然而,当孩子“失足千里”时,或者做错事情时,仅仅接纳而不去明晰责任,甚至父母替孩子承担后果,这也就成为“溺爱”。相反,无条件接纳,要求父母告诉孩子需要自己去承担错误行为的结果,清晰的边界会让孩子感受到价值,生命之花“安全感”也会开放,这样的经历获得滋养,积蓄力量。
林老师讲述自己如何去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经历,展示了如何真正做到,孩子又是怎样被滋养的。真实的感受到无条件接纳的力量,也让一直困惑的自己找到的前进的方向。
无条件接纳可以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做到的事情,也接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当自己又和孩子发脾气时,我可以去接纳自己的状态,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气情绪,被看见也就被滋养。因为情绪就情绪,本来就存在,情绪的到来是在提醒自己内在生发一种能量,她会指引自己去探索渴望什么,期待他什么。这样的接纳,内心是平和的,宁静的,真的会有一种力量,帮助自己去发现我可以怎样做。这样的接纳,即是爱的能力,不在去指责自己,抱怨自己。
二 重视
生命之重,这里的“重”是重要。做到重要,首先想到的时重视。心理营养中“重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昨天林老师用真实的案例呈现出在家庭中没有得到重视的孩子出现的偏差行为,案例让我感到痛心,又感到震惊。在我的家庭里,两个男孩,16岁和8岁,如何更好去陪伴两个孩子,觉得好难啊!从二宝后,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二宝身上,却忽略大宝的成长和感受。大宝成长也出现了任性,叛逆不良行为。
如何做好重视呢?最容易做到的就是“一对一专属陪伴”。在忙碌的工作中,陪孩子去干孩子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就可以感受到被重视。青春期的大宝,这样专属的时间和事情需要好好的去寻找,探索。
三 安全感创造探索世界的勇气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逐渐开启对生长的环境的探索。“坐”、“爬”、“走”,运动能力提升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也逐渐扩大认知世界的边界。当孩子感受到环境的安全时,生命力会驱使Ta好奇,不断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爱的反馈,如微笑、拥抱、鼓励都会给与孩子肯定,滋养到孩子的成长,这就是孩子获得了继续推动生长的安全感。安全感足够的孩子,生命的驱动力更强,拥有更多的探索世界的勇气。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林文采老师给出了三个方法。妈妈的稳定的情绪,夫妻和谐的亲密关系,允许孩子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万物有情,唯人最多。(林文采老师)情绪是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之一,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有的只是舒服的情绪和不舒服的情绪。孩子毕竟幼小,Ta成长过程中会不加区分的吸纳妈妈所有的情绪。舒服的情绪会让孩子快乐,兴奋,也就能够产生能量,滋养到孩子,而不舒服的情绪,会影响“吸食”孩子的能量,会产生不安全感。正因为如此,妈妈要有稳定的情绪,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环境是好的,是安全的。
如何可以让妈妈有稳定的情绪呢?首先妈妈要学会情绪的管理,当情绪出现时,可以把情绪蕴涵的能量加以转化,转化为动能,如竞赛类的运动;也可以转化为声能,如去唱歌等,还可以去转为文字,写下来,说出来,甚至画下来。这些简单方法可以很好的去释放不舒服的情绪。其次,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咨询师帮助处理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原生家庭是我们成长的环境,原生家庭或多或少带给自己一些不舒服的情绪,这些情绪会积累在身体中,年幼的时候不懂的如何处理,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可以重新梳理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的,重新连接家庭带给自己的爱的资源,增加自己的生命力能量。另外,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快乐的事情,兴奋的事情,这些可以让自己积累能量,更好的滋养到自己。这些“爱自己”的过程,可以帮助妈妈有稳定的情绪。情绪稳定的妈妈,就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家变得安静祥和。
和谐的夫妻关系,可以让家更安定,安全。在我的经历中,亲密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夫妻之间想法的不同,很容易出现冲突。如何去看待彼此的不同,又如何去化解冲突呢?夫妻之间想法不同,这样地差异性是本来就存在的,可以允许对方的差异性。不同的观点,可以面对孩子的教育时,更多一个视角,思考更全面。冲突并不一定会影响夫妻关系,冲突的过程正是彼此交流感受想法的机会。正如林老师讲解沟通五层次时,在彼此交流想法和观点时,正式加深关系的契机,这时可以寻找对方的共同点,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这样更容易达成一致,交流得以进行,亲密关系可以更融洽。
四 肯定、赞美和认同
在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最简单有效的心里营养。孩子有了“我”的认识后,就开启对自己的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我够不够好”需要从他人得到认同。父母的认可自然也就成为孩子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部分。
作为妈妈的我,这部分需要提升。做到肯定,赞美和认同,其实并不难。如林文采老师分享,真心真意的赞美,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妈妈的鼓励,就会收到能量。另外,换个“眼镜”去看孩子的行为,关注好的行为,忽略做不到的行为,然后及时去反馈肯定。温暖的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有热量,哪里就有生命力。对于自己、夫妻之间,同样可以通过“肯定,赞美和认同”去滋养自己和家人。
傍晚,几个小时高铁后终于到家了。老公带着二宝来接站。远远看着家人,心里暖暖的,同时想着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儿子,妈妈好想你呀!”,儿子听着也很开心说:“妈妈,我也很想你呀!”如果在以前,可能不会真么直接的夸张去说,也许就很简单而过了。回到家,总觉的少说了点什么。在梳理肯定,赞美认同时,想到林老师讲的,丈夫最希望妻子看到自己的付出,想到“谢谢!好棒!哇!”三部曲,我马上跑到老公身边暧昧的说:“亲,谢谢你今天接我回家啊!”老公一听,呵呵笑着说:“嗨,一家人就不要这么客气啦!,要表示谢谢,给我按摩几下后背吧!”我说:“当然啦,必须得呀!”虽然老公表示了很客气,但当听到我发自内心的感谢时,还是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快乐和幸福!
五 学习、模范和榜样
言传身教,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人生观形成。身教又胜于言行,父母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处理方式,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等,父母会直接成为孩子学习的模范。
如何成为孩子的模范呢?首先要成为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在于孩子的选择,一般选择爸爸妈妈。如果在孩子0-6岁阶段,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妈妈或者爸爸就是Ta的重要他人,这样孩子就会吸收爸爸或者妈妈的言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另外,重要他人一定要被孩子看到。重要他人得言行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感受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的胜过耳朵听的“说教”。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与孩子足够的心里营养,“价值感”、“安全感”、“爱的能力”、“连结”和“独立自主”五大天性之花会自然开放,孩子也因为获得“心里营养”而健康快乐的生长。